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我「怨」故我在 牢騷一發瞬間融入法國社會

法國人是出了名的愛發牢騷,讓外國人誤以為法國人脾氣差、負能量爆棚。但其實「抱怨」已成為法國生活方式,更被自己人自嘲為全民運動。透過抱怨,法國人竟能找到歸屬感,增進社會連結。

中央社駐巴黎特派員曾婷瑄

2023/6/11 16:53(6/11 21:39 更新)

法國人是出了名的愛發牢騷,讓外國人誤以為法國人脾氣差、負能量爆棚。但其實「抱怨」已成為法國生活方式,更被自己人自嘲為全民運動。(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圖庫)
法國人是出了名的愛發牢騷,讓外國人誤以為法國人脾氣差、負能量爆棚。但其實「抱怨」已成為法國生活方式,更被自己人自嘲為全民運動。(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圖庫)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2018年在慶祝第五共和60週年的場合上和民眾交流時,說出「若法國人少抱怨一些,法國就會變得不一樣」,引發熱議。許多人對總統高高在上的態度不滿,但也不少網友苦笑承認:「馬克宏這次說的不算錯。」

記得剛到法國時,讓記者非常不適應的一件事,就是無論認識與否,法國人總是開口就對我吐苦水。只要看到他們重嘆一口氣,就知道牢騷即將開始,從天氣不好到交通狀況,從行政問題再到政治人物或政策有夠差勁,都是抱怨範圍。

一開始,記者對於法國人老是心情不佳、負能量爆棚感到困擾,甚至尷尬,便向友人詢問。結果朋友一個個坦言,「對,法國人就是發牢騷世界冠軍」,然後半自嘲半自豪地說道,「這是可是我們的全民運動啊」。

法文中關於「抱怨」的詞彙就有6、7個:有不滿到讓人提出抗議並停止動作的正式用法;有只是發發牢騷的;也有分碎念型、憤怒型或黑色幽默型的不同種抱怨模式,甚至還有準備抱怨前的專用狀聲詞。

一般法國人信手捻來的,大概都是「發牢騷」(râler)。還記得有天我和法國朋友喝下午茶。我話匣子一開對申請居留的行政系統一頓抱怨,友人大笑,說:「恭喜你,變成法國人啦」,接著便換他們跟我分享遇到的各種行政糟心事。

根據法國24台(France 24)的排行,民眾最愛抱怨的3大主題分別是:又糟又慢的行政系統、不是誤點就是罷工的大眾運輸、總是有問題的政府。換言之,法國人主要是針對公領域發牢騷,極少針對家庭、工作、孩子等私人話題發牢騷。

或許外人較難理解,但發牢騷成為法國文化的一部分。喜劇演員吉哈(Olivier Giraud)分析,法國人趕不上火車、咖啡等太久都會發表看法,「這是法國的生活方式」。

何時、對誰以及為何抱怨都有特定節奏,要完全掌握是門藝術,也是融入法國生活的一環。

一段時間後記者發現,每當在公共場合有人準備開始發牢騷,在開口前大多會先掃視一圈,尋找「感同身受」、願意站在同一陣線的人。若他與你確認過眼神,彼此是對的人,那麼戰友聯盟即刻形成,你就會是他吐苦水、尋求認可的對象。

因此,「抱怨」扮演頗為重要的社會功能,就如同英國的天氣常是開啟話題和對話的契機。重點通常不在解決問題,而是在抒發情緒,並在避免談論私人領域的前提下拉近雙方距離,創造人際連結。

「日安效應」(The Bonjour Effect)一書作者巴羅(Julie Barlow)指出,對英美人士而言,發表負面評論通常給人想結束話題的印象;具法、美、匈牙利背景的作家波隆尼(Anna Polonyi)更表示,在美國文化中,發牢騷會讓人感覺像「輸家」。

然而在法國恰恰相反,對彼此發牢騷其實是在「邀請」對方一起發表意見。不僅如此,就如法國24台所言,抱怨,某種程度上還是一種深思熟慮的象徵,代表「對辯論以及批判思考的愛」。

法國文化重視批判與分析,法國人愛討論、辯論和分享看法眾所皆知,抱怨便是練習管道,也是讓抱怨昇華為一門「藝術」的原因。

法國24台指出,抱怨是因為「現實」與「期待」有所落差,因此積極表達不滿也是一種對生活模式、甚至權益的保護或捍衛,法國人熱愛且頻繁的街頭運動即為抱怨的集體展現。

再者,抱怨可不是發火失控,最好帶有法式獨特的幽默,尤其是自嘲或挖苦、嘲弄。透過這樣的黑色幽默,有時可以緩解氣氛與不滿,讓原本令人不滿的狀況變得可以接受。

法國人普遍認為,適度對周遭事物發發小牢騷其實可以「心理排毒」,學習坦然承認遇到困擾並表達負面感受,不需要一切都自己吞。

因此,法國有些學校還設置了「憤怒牆」,讓學生抒發。部分專家也同意,法式抱怨似乎更有助身心健康。

國際期刊生物精神醫學(Biological Psychiatry)2013年一份報告顯示,企圖忽視負面情緒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另一份美國德州大學的研究也指出,壓抑負面情緒會讓人變得更具攻擊性。

當然,抱怨也不可能總是正面。過度抱怨不僅可能進入負能量循環,更會讓心情影響身邊親友。但就記者觀察,法國人的幾個原則巧妙避免了發牢騷的副作用。

首先就是對事不對人,別往心裡去;再來就是不抱怨私人生活,而是聚焦外在問題;最後則是不試圖透過幾句話找解方,重點在於敞開心胸開啟話夾子,邀請他人 -無論是陌生人或朋友,分享、閒聊或討論。

下次在法國等公車、用餐或排隊買東西,若有人對狀況不滿,搖頭嘆息或哀嚎後對著你吐苦水時,表示他正在尋求你的理解、聆聽和支持。不要害羞,大膽說出你的看法,可以附和、可以提問,也可以分享你在台灣或其他地方遇到的相似狀況。包準你牢騷一發,秒融入當地步調。(編輯:周永捷)112061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