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利物浦雙年展 魯凱藝術家安聖惠受託創作成台灣首例

2023/6/8 03:57(6/8 17:2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英國當代視覺藝術最大展會之一「利物浦雙年展」首次有台灣藝術家以「委託創作」形式參加,台灣原民藝術家安聖惠獲邀實地創作,作品發想自魯凱傳說。(安聖惠提供)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傳真 112年6月8日
英國當代視覺藝術最大展會之一「利物浦雙年展」首次有台灣藝術家以「委託創作」形式參加,台灣原民藝術家安聖惠獲邀實地創作,作品發想自魯凱傳說。(安聖惠提供)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傳真 112年6月8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7日專電)英國當代視覺藝術最大展會之一「利物浦雙年展」即將開幕,台灣原民藝術家安聖惠獲邀實地創作,作品發想自魯凱傳說。這是首次有台灣藝術家以「委託創作」形式參加利物浦雙年展。

2023利物浦雙年展(Liverpool Biennial)6月10至9月17日在利物浦多個室內展館和戶外空間舉行。南非籍策展人Khanyisile Mbongwa以「uMoya:失物的神聖回歸」(uMoya: The sacred Return of Lost Things)為主題,提倡祖傳及原生知識、智慧和療癒。uMoya在祖魯語意味靈魂、呼吸、空氣、氣候、風。

安聖惠(Eleng Luluan)的作品「Ngialibalibade-致 失落的神話」將於王子碼頭(Princes Dock)展出,是特別為雙年展創作的作品。

作品靈感源自安聖惠的出身背景:傳說中,魯凱族的祖先誕生自被兩條百步蛇保護的陶壼,陶壺因此成為生命起源象徵。

安聖惠從這個古老意象出發,現場搭建巨型金屬容器,並以回收魚網為材料,手工編織出局部結構,化陶壼為神聖器皿和神聖場域,觀眾可以走進作品,在碼頭水岸旁思索人類與水的依存關係,以及氣候變遷對環境的影響。

這是安聖惠「Ali sa be sa be/土石流」系列最新作品。Ngialibalibade為魯凱語,意指正在發生、正在度過,是對狀態的形容,形容生命的成長、心靈的轉換、大自然的更迭、科技滾動式的快速發展,涵蓋生活中看得見的巨變、隱藏在內心的微妙變化。安聖惠嘗試透過創作接軌自身生命經驗與當代世界各種現象並進行對話。

文化部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組長陳斌全指出,台灣原住民當代藝術創作近年常見題材包括環境變遷、文化衝突與調解、身分認同,以文化交流的角度看,別具深意,有助增進藝術家與國際藝術圈的互動契機。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陳斌全表示,另一方面,台灣過去已有多位藝術家受邀參加利物浦雙年展,此次則是首見以「委託創作」形式參展,不僅顯示國際藝術圈對台灣藝術家的肯定,藝術家也可善用實地創作過程與國際藝術社群產生更多連結。

自1998年創辦以來,利物浦雙年展已委託創作近400件作品,總計吸引超過4900萬參觀人次,台灣歷年受邀藝術家包括袁廣鳴(2004)、陳界仁(2006)、崔廣宇(2006)、陳嘉壬(2012)、邱承宏(2012)、許家維(2012)、建築師謝英俊(2012)、陳瀅如(2016)、周育正(2018)、羅智信(2021),以及今年的安聖惠。(編輯:陳正健)1120608

魯凱藝術家安聖惠在利物浦雙年展推出作品「Ngialibalibade-致 失落的神話」,以金屬、回收魚網等材料創造神聖場域。(安聖惠提供)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傳真 112年6月8日
魯凱藝術家安聖惠在利物浦雙年展推出作品「Ngialibalibade-致 失落的神話」,以金屬、回收魚網等材料創造神聖場域。(安聖惠提供)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傳真 112年6月8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