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察氣球暴露中共內部問題 分析:習近平知情與否意義不同
(中央社香港11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若對飛越美國的中國間諜氣球計畫不知情,可能代表北京內部缺乏協調;但若他知情,則令人擔憂北京對於美國所做的相關決定。
美方發現一顆中國氣球1月28日進入美國領空,等到本月4日飛出美國本土時,美軍在大西洋上空將它擊落。華府9日對美國國會議員進行簡報時說,這顆氣球據信屬於中國大規模偵察計畫的一部分,但習近平可能對於這項任務不知情。
中國至今堅稱,這顆氣球是民用研究飛艇,受外力偏離航道;並斷然否認有更大範圍的偵察計畫。
北京5日發布的聲明,似乎將這顆氣球與「企業」做連結,而非政府或軍方。但在中國,國有企業勢力顯赫,又有強大的軍事工業複合體,使得民間企業與政府軍方的界線模糊。
然而,一名美國國務院高層官員表示,美方相信這顆氣球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氣球艦隊,為了偵察任務而開發」,且任務行動「通常是在人民解放軍指示下進行」。官員還說,中國已「讓這些偵察氣球飛越5大洲40多個國家」,此外未提供更多細節。
如果真如華府所言,中國正在進行一項多方合作且隸屬軍方的偵察計畫,且計畫當中的氣球侵入美國領空,這將引發一個疑問:習近平對於在他掌權下的中國政府從事這項可能具敏感性的任務,知情程度有多少?
分析家認為,其中一種可能性,是習近平知道這項計畫,但不知道日常運作細節。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資深訪問研究員唐安竹(Drew Thompson)表示,若是這種情況,可能因為習近平對於政權的控制程度而加劇。習近平去年秋天進入空前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連續第3個任期後,鞏固對權力的掌控。
唐安竹說:「在習近平統治下中央集權產生的問題,是缺乏對較低層級的授權。」他指出,這代表對於偵察氣球這類任務可能有能力進行較密切監督的層級較低官員,或許沒有權力這麼做,或是沒有能力對這類任務的可能衝擊做出政治判斷。
此外,中國政府上下層官員之間的權力傾軋,也可能讓內部溝通更困難。唐安竹表示:「整個中國體制存在著緊張,下層要爭取自主權,上層要爭取更大的控制權。這是中國治理的一個特色。」
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政治科學教授楊大利則表示,中國氣球事件可能出自一個缺口,因為這類活動受到的管理和監督程度,不像太空或其他飛行任務。
他說,若是這種情況,由於中國各實體單位發射的氣球,可能「幾乎或完全沒有受到來自其他國家的反制,包括美國」,因此「這類發射行動,日益被視為是按天候進行且成本不高的例行公事」。
「如此一來,隨著時間過去,這些計畫的領導人也變得越來越敢測試新的路徑;但從政治風險的角度來看,他們很可能沒受到首要關注。」
而如果是另一種可能性,也就是習近平知道,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將要到訪北京之際,中國氣球被派到美國領空,這就令人對與美國有關的北京決策產生疑慮。
布林肯的訪問,原本會是2018年以來美國最高階外交官員首度訪問中國;北京也對此表示歡迎,認為這是緩和雙邊緊張關係的一步。但若是上述情況,可能意味習近平與他的最高層幕僚低估了氣球事件後續影響的可能嚴重程度,以及危及布林肯訪中計畫的可能性。
一些中國菁英政治圈觀察家仍不相信習近平會對氣球派往美國不知情,也懷疑較低階中國官員會在習近平不知情之下,執行這般可能衝擊美中關係的任務。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表示:「由於習近平的個性是要有百分百(控制權),我不認為他會允許這樣的自主權。」
他說,正當中國最近才解除實施數年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清零政策,經濟仍搖搖欲墜,民眾感到挫折;氣球事件轉移了中國人的注意力,可能令習近平感到滿意。
但吳木鑾指出,習近平可能低估了美國國內對於氣球事件的反應,而這些反應導致美中對話延後。(譯者:張正芊/核稿:陳正健)112021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