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擬9月提反強迫勞動法 歐中關係恐更崎嶇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巴黎27日專電)歐媒報導,在數月協商後,歐盟終將於秋天陸續提出反強迫勞動與反經濟脅迫的法案,作為對抗中國等國經濟威脅的貿易防禦工具。分析指出,這恐怕將使歐中關係之路更顯崎嶇。
政治新聞媒體Politico 26日報導指出,歐盟即將於9月13日提出強迫勞動禁止法,鎖定中國維吾爾族製造的血汗產品。同一時間,歐盟機構正協商最新貿易武器的強度,用來打擊中國等國的經濟威脅。
歐盟內部對中國立場出現鷹派與務實派的分歧,並正在兩個政策上進行討論。務實派以出口導向的德國為首,擔心歐盟在減少與俄羅斯貿易與能源交易的同時,無法再承受惹怒北京的後果。
鷹派成員則認為歐盟應該從與俄國打交道的過程中學得教訓,儘快遠離中國,靠近具有相同價值觀的夥伴。
歐洲貿易官員向Politico強調,需要多元化並加強歐盟貿易防禦工具。「我們全心投入加速打造貿易防禦工具,不會因為烏克蘭或台灣就改變策略」。
歐洲議員想對歐盟邊境強迫勞動商品的進出口祭出禁運,但執委會擔心措施可能牴觸國際貿易規範。
Politico指出,這份提案遭歐盟的貿易部門耽擱,許多人則批評該部門過於親中。
即使如此,親中人士也無法忽視中國人權紀錄。據聯合國(UN)現代奴役特別報告員小保方智也(Tomoya Obokata)16日發布的獨立調查,新疆地區存在少數民族遭強迫勞動的情況,且許多情況可能相當於「奴役,構成違反人道罪」。
這使得歐盟執委會陷入想與中國維持貿易關係,同時又想反對它的尷尬窘境。國際反奴役組織(Anti-Slavery International)表示,歐盟需要領導議題的人,感覺執委會只想「丟出燙手山芋」。
在反強迫勞動倡議互踢皮球幾個月後,執委會終於訂於9月13日提出草案。他們想確保禁令含括各種形式的強迫勞動,而非針對中國,「但讀出誰是首要目標並不難」。
同一時間,歐盟也在加速打造對抗中國等國貿易脅迫的防衛武器。
過去幾年歐盟一直對貿易夥伴懲罰單一歐盟成員國的行動無能為力,即將到來的反脅迫工具將能讓執委會對非歐盟國採取貿易制裁,避免北京今年初因立陶宛外交支持台灣而叫停雙邊貿易的狀況再度發生。
德國工業聯盟(BDI)成員凱塞爾(Nikolas Keßels)支持反脅迫工具,他表示這份法案並沒有針對特定國家,「但我們心裡想的都中國」。
歐盟執委會去年12月宣布反經濟脅迫機制,並於4月提出報告,根據歐洲議會官網,預計也將於秋天進行投票。但部分專家警告,這份威嚇他國霸凌歐盟的法案有導致關係更加緊張的風險。
報導分析,歐洲議會與成員國都努力在打造貿易防衛武器與顯得太過有敵意之間找到平衡,然而俄烏戰爭及中國對台灣的攻擊性讓平衡難上加難,特別是中國本身的國際政策與歐洲背道而馳。
歐洲冷凍莫斯科,北京卻強調雙方友情「無限制」,持續購入俄國石油;北京公開威脅武力「收復」台灣,並執行軍演,然而歐洲卻仰賴台灣的晶片出口。
歐洲試圖親近台灣,包括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多次關切台海、譴責中國動武,且歐洲多國議員不顧中國抗議,仍持續計畫訪台。包括法國參議員卡迪克(Olivier Cadic)9月中預計訪台,德國國會下議院聯邦議院(Bundestag)10月也規劃2次訪台行程。
Politico指出,歐洲仍需要中國,尤其德國。但隨著國際局勢發展、歐中外交政策歧見、中國對台海穩定的破壞,以及即將於秋天陸續登場反強迫勞動與反經濟脅迫法案,歐中關係之路恐怕將更加崎嶇。(編輯:黃自強)11108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