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長鬚鯨再現南極覓食地 數十年來頭一遭

2022/7/8 15:02(7/8 15:3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紐約7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科研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今天刊出的一份研究指出,有大量長鬚鯨已重返南極附近的世代覓食區,是自從近半個世紀前禁捕長鬚鯨以來的頭一遭。

科學家表示,回到「祖傳」覓食地的鯨魚數量增加,對海洋生態體系與長鬚鯨本身都是再好不過的事。

「華爾街日報」報導,研究人員認為這項意外發現之所以令人振奮,不僅在於保育長鬚鯨有成,也有益牠們所處的海洋生態系統健康。鯨魚的糞便為浮游植物施肥,然後磷蝦等小型蝦類動物吃浮游植物,而磷蝦又成為海豚、海豹、企鵝和其他鯨類的食物。

這份研究的第一作者、德國漢堡大學生態學家赫爾(Helena Herr)說:「我們正見證一個大型海洋哺乳物種的復原,這在當前生物多樣性與物種頻頻喪失的年代彌足珍貴。」

研究指長鬚鯨在南半球的數量,已從197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IWC)頒布暫時禁捕時的3000頭,增加至目前近8000頭。在1976年禁捕前,約70萬頭長鬚鯨死於人類獵捕。

按赫爾的說法,一頭長鬚鯨媽媽每3到4年才會生出一隻寶寶,是牠們數量復原如此之慢的原因之一。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認為,由於數量仍稀少,長鬚鯨在南、北半球依舊屬於瀕危物種,但長鬚鯨在南半球數量增加,反映出其他鯨類同樣獲得喘息。太平洋灰鯨已於1994年被美國聯邦機構認定復原有成,大多數的座頭鯨類也在2016年被移出瀕危名單。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表示,除人類捕獵,威脅鯨魚生存的因素另含與船隻相撞、被漁網纏住等,當然氣候變遷也是一大威脅,海水暖化會壓縮鯨魚的生存空間與食物來源。

長鬚鯨可長達85英尺(約26公尺)、重達80噸,是地球上僅次藍鯨的第二大動物,以磷蝦和小魚為食,且能以時速40公里的游速進食。赫爾說,長鬚鯨游速如此之快,以致一般典型的研究船很難跟得上。(譯者:陳亦偉)111070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