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荒衝擊各產業 企業面對新現實政府也介入
(中央社紐約30日綜合外電報導)數月前疫情期間的居家辦公潮帶動晶片需求,恰巧碰上半導體供應緊俏,進而推升晶圓價格。企業也不得不面對新現實:這波晶片荒恐持續多年,短期內恐無解。
美國財經內幕(Business Insider)網站報導,為了降低晶片荒帶來的衝擊,企業開始把腦筋動到生產上,部分開始推動以減用晶片的產品取代大量運用晶片的產品,試圖重新設計產品,以降低對晶圓的需求。
Supplyframe行銷長巴奈特(Richard Barnett)指出:「但整體而言,這些行動都不足以完全避免衝擊,這些衝擊對所有的人造成影響,並且將持續下去。」
Supplyframe預估晶片荒將持續至2023年。但和過去的短缺問題不同,巴奈特指出,這次的晶片荒將會以一波波的波段方式呈現。
這是基於三因素:需求、產品週期、優先性。
疫情帶動消費者對使用晶片的產品需求激增,在半導體產業掀起波瀾,也對究竟實際市場胃納如何帶來不確定性。
此外,產品的週期,像是蘋果推出新iPhone機型,也增添波段需求動能。
再者,半導體巨擘台積電、英特爾(Intel)在供應有限下,被迫決定供給的優先順序。
這些晶片公司自然是想把供應先給利潤較高的客戶,像是蘋果和三星。但切斷對其他公司的供應,恐會永久性疏離客戶,破壞未來的生意。
然而,需要為發明之母,尤其對於亟需晶片的汽車產業。像是福特(Ford)轉而試圖建立接單後生產的模式,這種模式對於外部衝擊較有韌性。
同樣的,豐田(Toyota)也正在評估其「及時生產模式」(just in time)。
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營運管理和策略教授曹秀行(Soo-Haeng Cho,音譯)指出,豐田以奉行及時生產模式聞名。及時生產在有「當地供應商」時,比較行得通。
曹秀行表示,豐田過去非常倚重日本供應商,隨著供應鏈轉移到中國,豐田變得「比較容易受到這類的衝擊」。
政府開始關注晶片荒問題,也瞭解政府的介入對於讓經濟平穩運作至關重要。
美國總統拜登政府6月發表一項報告,提出攸關美國經濟的四大重要產業,其中包括半導體。
曹秀行指出,民間部門有誘因削減成本,但沒誘因擴大投資因應這類供應衝擊問題。
因此,政府想提供民間部門誘因擴大投資,同時提供科技補貼,以振興供應鏈。
巴奈特說,就整體長期預測來看,電子的需求十分強勁。疫情只是讓這個趨勢加速,把原本3年的動能縮短在6個月。(譯者:劉淑琴/核稿:陳政一)11008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