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再次上台 牽動地緣政治新合縱連橫
(中央社華盛頓15日綜合外電報導)阿富汗政府快速瓦解、舉國再次淪入塔利班之手,讓各國憂心阿富汗將遭混亂與不穩吞噬、引發難民潮湧入中亞乃至歐洲,位處歐亞樞紐的阿富汗也將帶來地緣政治新的合縱連橫。
「華爾街日報」報導,巴基斯坦擔心難民潮會跨越邊界湧入而更不堪負荷;過去為躲避暴力,已有約300萬阿富汗難民進入巴基斯坦。塔利班(Taliban)2001遭美國揮師反恐戰爭推翻後,要員轉往巴基斯坦立足,巴國也被認為是對塔利班最具影響力的國家。
● 若現難民潮 巴基斯坦、伊朗首當其衝
巴國外長古瑞希(Shah Mahmood Qureshi)今天與英國外交大臣通話,稱局勢有賴國際社會持續與阿富汗當權者接觸,以確保當地和平與穩定。
分析家們表示,中國的首要考量則是避免伊斯蘭基本教義派極端份子在塔利班二度上台後,從兩國僅約80 公里的交界滲進新疆。不過北京雖憂心阿富汗倉促易幟,但更不樂見當地繼續有親美歐的勢力。
伊朗多年來維持巧妙平衡,既與美國扶持的喀布爾政府友好,也提供塔利班某種程度奧援;目前伊朗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的新政府尚未對塔利班重新掌權回應。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7月接見塔利班代表團後警告,區域內恐攻威脅恐與日俱增。
除巴基斯坦與伊朗,歐洲是另一恐遭難民潮衝擊的地區。奧地利外長查倫柏(Alexander Schallenberg)說:「這個地區的衝突和不穩定遲早會波及歐洲,並因此影響奧地利。」
● 歐洲憂社會不穩、極右民粹抬頭夢魘重現
「紐約時報」報導,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高級研究員史派克(Ulrich Speck)表示,雖然阿富汗攸關區域局勢穩定、能源供給與移民潮,但歐洲多年來卻因內部問題頻仍,錯失自身在阿富汗的利益定位,眼前可能很快遇到新一波難民潮衝擊已然有400萬敘利亞難民的土耳其,恐帶來土耳其與希臘、歐盟的新摩擦。
歐洲已有人擔心2015年的難民危機重演。當年100多萬中東與北非難民湧入歐洲尋求庇護,為各國製造紊亂並助長國內極右翼民粹政客崛起,下月將舉行大選的德國尤其緊張。雖然人數在下降,但2020年阿富汗仍是歐盟第二大申請庇護人數的來源國,約有5萬人申請。
美國阿富汗和解問題特別代表哈里札德(Zalmay Khalilzad)正與聯合國及各國外交官合作,盼找出阿富汗局勢的和平解方。
● 美撤軍後權力真空 恐被內戰與大國角力填補
官員透露,哈里札德想促成阿富汗前總統卡賽(Hamid Karzai)、和平委員會前主席阿布杜拉(Abdullah Abdullah)與他攜手,和塔利班談判。外界認為卡賽與阿布杜拉是唯二尚具份量讓塔利班願談判的阿國領袖。
「國會山莊報」(The Hill)時事評論員柯恩(Ariel Cohen)表示,蘇聯與美國相繼栽在素有「帝國墳場」之稱的阿富汗,阿富汗的動盪才正要開始。美國所留下的權力真空將被內戰各方、覬覦當地的外國勢力填補。
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高階國防分析師葛羅斯曼(Derek Grossman)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新聞網站撰文指出,北京一直打著一旦美軍離開後要把阿富汗用作戰略走廊的主意。
北京過去曾與喀布爾政府接觸,想興建連接巴基斯坦白夏瓦(Peshawar)與阿富汗首都喀布爾(Kabul)間的高速公路,將阿富汗納進「一帶一路」基建版圖,但喀布爾政府因不願開罪華府而未點頭。
● 北京有機會靠基建擴大影響 恐得罪俄印
北京另正在興建一條穿越瓦罕走廊(Wakhan Corridor)的主要幹道及完善現有路網,盼打通與巴基斯坦和進出中亞的交通穴脈。新路網完工後中國就能遂行增加區域貿易與引入阿富汗天然資源等目的;據一份2014年的報告,阿富汗的各山脈可能蘊藏共計近1兆美元價值的稀土礦。
阿富汗能否維持穩定攸關北京能否達成前述利益。塔利班發言人夏亨(Suhail Shaheen)7月初受訪表示,中國是友好國家,歡迎中方來重建、發展阿富汗,塔利班會確保中方人員安全;夏亨還說雖關切穆斯林的處境,但無意干預中國內政,顯在新疆維吾爾族議題上討好北京,削減中國對塔利班支持維族好戰份子的疑慮。
葛羅斯曼認為,北京會大力仰賴巴基斯坦與塔利班建設性接觸甚至控制對方,屆時中國與塔利班阿富汗的關係在地緣戰略將益發顯著。
但北京在阿富汗乃至中亞政經影響力增加,可能引發與同樣想染指中亞的莫斯科之間的新矛盾,也會招致反對塔利班的印度不快,讓已為喜馬拉雅山區邊界爭端而緊繃的中印關係再添火苗。(譯者:陳亦偉)1100816
- 2025/01/21 19:49
- 2025/01/20 17:48
- 2025/01/13 10:11
- 2025/01/06 12:01
- 2024/12/30 20:49
- 2024/12/30 15:4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