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戶外若能保持距離且空氣流通 專家認未必要戴口罩

2021/4/19 20:38(4/19 21:0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華盛頓19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的華府、紐約與舊金山等城市常見到即使人們保持距離,上街散步、騎單車或者在公園裡休憩都戴著口罩,緬因等州更強制規定從事戶外活動如登山或海邊戲水也得如此。

研究飛沫微粒的先驅之一、美國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環境衛生教授密爾頓(Donald Milton)雖建議民眾避開人多擁擠的戶外環境,特別像是吶喊此起彼落及空氣不流通的地方,但他不認為民眾必須隨時戴著口罩,以防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

他說:「當我在住家附近慢跑,每家每戶之間的間隔超過10公尺,只有三三兩兩的行人遛狗或孩童在院子裡玩耍,我會隨身攜帶口罩。天氣較暖和時,我戴著口罩跑不遠,若是我停下腳步與其他人聊天我會把口罩戴上。若我跟朋友一起走路,我也會把口罩戴著。」

目前有許多針對戶外染疫風險的研究陸續發表,像是去年10月,中國的研究人員彙整7324個病例與染疫地點的相關資訊,在「室內空氣」(Indoor Air)期刊發表報告指出,其中只有1個病例是在戶外感染,地點是河南省商丘市一個村莊。患者是名27歲的男子,他是去年1月在室外接觸帶原者而染疫。

「愛爾蘭時報」(Irish Times)近期向政府部門索取自疫情爆發至今年3月24日止,共23萬2164個愛爾蘭染疫病例的資料,發現因戶外傳播而感染的病例只有262例,占染疫總數的0.1%。

再者,頂尖的專家們目前認為,COVID-19主要的傳播途徑是空氣傳播,也就是說,這種病毒主要是透過停留在空氣中一段時間的細微呼吸微粒傳播,而非經由咳嗽及打噴嚏後隨即落地的飛沫。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專門從事飛沫微粒研究的首席科學家希梅內茲(Jose-Luis Jimenez)表示,如此反而是戶外比室內更安全,「因牆壁與天花板及地板造成空氣不流通,所以室內更危險」,特別是通風差的地方。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他說:「戶外空氣對流好很多,所以染疫風險較低。」

不過希梅內茲強調,低風險並非沒風險,好比人在戶外時若有個癮君子在身邊吞雲吐霧,就會吸入二手煙,若長時間在戶外接近帶原者,也是有些微染疫可能。(譯者:曹宇帆/核稿:林治平)11004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