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災將屆10週年 廢爐作業前景難料
(中央社東京7日綜合外電報導)日本福島核子事故將屆10週年,這10年來雖然在減少「污染水」及取出殘留核燃料等取得進展,但「核廢水」如何處理及熔融核燃料團塊如何取出等依舊難解,讓廢爐作業前景難料。
福島第一核電廠2011年受到311大地震(日本稱東日本大震災)帶來海嘯影響發生核子事故,東京電力公司(簡稱東電)10年來持續進行核燃料取出等作業,日本政府與東電希望能在2041年到2051年完成廢爐。
日本時事通信社報導,過去10年來,東電在減少福島第一核電廠「污染水」產生量等方面已有進展,但另一方面,在取出熔融核燃料團塊則幾乎尚未著手,依據目前的時程表,要完成整個廢爐作業,至少還得花上20 年到30年。
東電為冷卻福島第一核電廠內的熔融核燃料團塊,必須不停往反應爐注水,加上地下水及雨水流進反應爐建物內,每天持續產生帶有輻射物質的「污染水」,在2014年5月時,每天產生量約540公噸。
東電後來採取相關措施減少污染水,到2020年時,已成功讓每天產生量降低到約140公噸。
污染水透過淨化裝置去除氚以外多數輻射物質,最後變成「核廢水」,同樣每天持續增加中。東電在福島第一核電廠腹地不斷興建儲水槽,目前數量已超過1000 座,截至今年2月止,核廢水儲存量高達124萬公噸。
至於核廢水該如何處理,日本政府內部一直以排放入海作為討論主軸;不過,福島縣漁業相關人員堅決反對核廢水排放入海,讓日本政府至今無法做出結論。
福島第一核電廠在核子事故後的作業環境,過去10 年也有大幅改善,雖然在核電廠腹地內還是得配戴面罩及穿著防護服,但因為持續採取除去遭污染的表層土等對策,目前腹地內96%的面積,已可穿著輕便裝備進行相關作業。
有關從建築物內「用過核燃料池」取出殘存核燃料的作業,4號機已在2014年12月完成;發生爐心熔毀的3 號機,也剛在今年2月完成作業。
被視為福島第一核電廠廢爐最大難關的熔融核燃料團塊取出作業,原訂今年實施;不過,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影響,負責取出作業的機器手臂生產出現延誤,連帶影響熔融核燃料團塊取出作業。
熔融核燃料團塊是核燃料發熱熔解後,跟反應爐內的爐體碎片等混雜在一起,目前推估加總1號機到3號機的核燃料團塊可能達880公噸,但詳細情況並不清楚。
今年2月13日福島縣外海發生的最大震度6強地震後,福島第一核電廠內的1號機及3號機一次圍阻體容器(PCV)內水位下降,損傷處可能擴大,顯示核子事故即使過了10年,仍持續呈現不穩定狀態。(譯者:黃名璽/核稿:蔡佳敏)110030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