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人怕在醫院染疫 寧找私人診所或藥房自救
(中央社伊拉克庫特2日綜合外電報導)伊拉克助產士馬利安(Umm Mariam)原本一天接生3名嬰兒,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後,孕婦們擔心去醫院會感染,馬利安只得把自家改成臨時診所,一天接生多達6個寶寶。
伊拉克歷經數十年戰爭,百廢待興,在全國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感染人數激增到近13萬例、近5000人病故的此刻,醫療機構正面臨供氧及防護設備短缺等問題。
此外,官方數據顯示,確診病例中有3000人是醫護人員。
馬利安在自宅改裝的診所裡說:「所以現在很多女人寧可在我家生孩子」。她住在庫特市(Kut),位於首都巴格達東南方約160公里。
法新社報導,這種嚴峻情勢與1970年代的伊拉克大相逕庭,當時的伊拉克以提供中東地區最優秀的醫療系統之一而自豪,公民可享有免費的先進醫療照護服務。
然而,從1980年開打的兩伊戰爭,到美國主導的軍事行動,加上對抗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的戰事,接連不斷的衝突使得醫療系統資金缺口愈來愈大。
多年來,伊拉克因遭受國際制裁而無法進口新的醫療設備及備用零件。伊拉克的國家預算幾乎全來自銷售石油所得,政府目前仍僅撥出2%的年度預算給衛生部。
即使在今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之前,伊拉克的醫院也每況愈下,不僅設備老舊、破損,醫護人員也訓練不足,還超時工作。
29歲的梅茲(Mais)再過幾週就要生下第一胎。若是在去年,她本可前往公立醫院花一筆微不足道的費用就能生產,「但我很怕感染COVID-19,所以我的婦產科醫生建議我去私人診所」。
私人診所因此生意大好,但很少人付得起醫藥費,尤其世界銀行(World Bank)預估,今年伊拉克的貧窮人口比例將倍增為40%。
梅茲必須花費近1500美元(約新台幣4萬4000元),但她自認別無他法,「我所有朋友都這麼做,因為COVID-19患者已經波及產科部門了」。
庫特市所在的瓦西特省(Wasit)有9所公立醫院,其中一所已改成專門醫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設施。其他8所醫院試圖維持正常運作,把所有染疫患者都轉到那所專門醫院。
但居民仍然擔心感染,很多人根本不去醫院任何部門,若生病或受傷,他們寧願去藥房。
即使在家自行服藥,花費可能也不低。一些伊拉克人說,氧氣罐、維他命C和鋅片,甚至一些口罩價格都漲為3、4倍。
然而,他們仍堅信,在家自救還是比去搖搖欲墜的公立醫院染上新型冠狀病毒要好。(譯者:曾依璇/核稿:嚴思祺)10908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