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研發武漢肺炎疫苗 學者:東南亞並非不中用
(中央社記者石秀娟雅加達2日專電)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許多國家正加速開發疫苗,學者指出,一般看法認為東南亞國家只能等著受益,無法為全球醫療做出貢獻,但東南亞國家將會證明,這樣的看法是錯誤的。
馬來亞大學(Universiti Malaya)亞歐中心學者德瑟剛安(Dhesegaan Bala Krishnan)昨天在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撰文介紹東南亞的疫苗研發生產能力,反駁認為東南亞對防疫很「不中用」(lame duck)的看法。
德瑟剛安指出,東南亞有全球最大的兩個疫苗生產國,泰國及印尼。泰國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的疫苗研發領先東南亞其他國家;印尼的國營生物藥劑公司Bio Farma則是東南亞最大的疫苗製造商。
文章指出,泰國自1953年開始研發疫苗,生產預防結核病的卡介苗(BCG)疫苗。目前研發中的武漢肺炎疫苗已在老鼠體內測試,並成功產生抗體,很快會進入人體試驗。
印尼研發武漢肺炎疫苗的團隊是由艾克曼生醫研究院(Eijkman)領軍。印尼研究科技部部長班邦(Bambang Brodjonegoro)在5月下旬指出,艾克曼及愛爾朗加大學(Airlangga University)目前已向「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提報9種病毒全基因體定序,疫苗研發已進入重組蛋白階段,但還沒有研發完成的時程。
德瑟剛安說,印尼已邀請由多國政府與民間成立的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CEPI)及一家中國生物製藥合作疫苗開發。
他說,Bio Farma每年能製造20億劑疫苗,2016年全球3分之2的小兒麻痺疫苗由Bio Farma製造。如果印尼成功研發武漢肺炎疫苗,Bio Farma的產能就足以供應東南亞需求。
德瑟剛安說,越南也有傑出的疫苗自給能力,透過大量疫苗接種,越南在2000年根除小兒麻痺症,2005年根除破傷風。2013年時,越南在日本提供科技協助下,6個月內大量生產疫苗,避免麻疹疫情在國內爆發。
越南也是少數成功防堵武漢肺炎在境內蔓延的國家,至今僅有逾300例確診,無死亡案例,獲得輿論讚賞。
今年3月醫學論文預印本平台medRxiv刊登研究指出,強制接種卡介苗的國家,武漢肺炎死亡數較低,強制嬰兒接種卡介苗的越南正進行卡介苗疫苗能否預防武漢肺炎的研究。
德瑟剛安指出,這些東南亞國家展現自行研發、生產疫苗的雄心,是很自然的,他們過去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分享病毒樣本,已開發國家的藥廠從WHO免費取得,之後卻從製造疫苗及專利中獲利,而沒有與開發中國家分享利益。
他舉例指出,印尼在2007年時也曾因此與一家利用印尼的H5N1病毒株研發預防禽流感疫苗的澳洲藥廠起衝突,印尼甚至因此暫停與WHO分享病毒樣本。
在這次武漢肺炎疫情中,印尼一再呼籲,武漢肺炎疫苗及藥品若問世,必須以合理的價格,讓開發中國家也能取得,印尼也一再強調自行生產疫苗的重要性。
班邦近期在一場記者會指出,印尼歡迎國際合作研發武漢肺炎疫苗,但必須以技術轉移為前提,印尼也必須享有產權。
德瑟剛安指出,東南亞的柬埔寨和寮國在疫苗的發展上仍不如泰國、印尼、越南等國。他建議,泰國等國研發武漢疫苗時,可以將柬埔寨、寮國納入臨床試驗,或協助他們幫助高風險族群防疫,才能裨益整個區域。(編輯:高照芬)10906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