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歐美可學韓國抗疫經驗 但恐為時已晚
(中央社25日台北電)武漢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紐約時報總結韓國的抗疫經驗,認為政府迅速介入、大量檢測、有效隔離檢疫、鼓勵公眾參與協助是值得別國學習的作法,但歐美多國確診病患激增,可能為時已晚。
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2月初以來全球蔓延,2月底3月初韓國每日新增確診病例500至900多例,3月中旬以來已將新增病例控制在每日200甚至100例以下。
「紐約時報」23日報導,韓國是兩個發生了大範圍疫情並壓平了新增病例曲線的國家之一,另一個是中國。韓國做到了這一點,沒有像中國那樣採取對言論和行動的嚴格限制,沒有像歐洲和美國那樣採取對經濟造成破壞的封鎖。
紐約時報19日以圖表呈現各國新增確診病例曲線,報導中國和韓國似乎已有效降低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的人數,也就是壓平新增病例數的曲線,紐約時報23日報導韓國是如何做到的,認為有四點作法值得學習。
第一、政府在危機之前迅速介入。與歐美各國不同,韓國2015年爆發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疫情,造成38人喪生,了解冠狀病毒可能引發全國緊急狀態。今年1月下旬出現首例確診後,韓國政府官員一週內與醫療公司協調,大量製造檢測試劑組,目前每天可生產10萬組,已與17國政府討論出口事宜。
250萬人口的大邱市爆發新天地教會群聚感染,流行病學家奇牡丹(譯音)說,因為韓國人知道主要感染源是教會群聚感染,所以能在不限制人員移動下及時處置,如果知道得晚些,情況可能糟糕得多。
第二、大量檢測。迅速檢測能快速隔離及治療確診病患。紐時報導,韓國已檢測超過30萬人,人均檢測率是美國的40倍以上。
為避免醫院和診所窮於應付,官員開設了600個檢測中心,還有50個得來速檢測站,民眾花大約10分鐘可完成採檢。辦公室、旅館、餐廳、大型建築物入口測量體溫,提醒民眾身體狀況。
第三、確診接觸者的追蹤與隔離。若有人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呈陽性,成為確診患者,醫護人員就要確認他的接觸對象,可能對接觸者實施隔離檢疫。
衛生官員可用攝影監視器、信用卡資料、汽車和手機上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資料來追蹤患者的行動。南韓民眾普遍認為,為對抗疫情而失去若干隱私權是必要的。2015年中東呼吸症候群疫情後韓國修訂法律,居家檢疫或隔離者必須下載手機應用程式,若貿然脫離隔離狀態可罰款2500美元。
及早發現及治療確診病患,可有效分流輕症患者,將醫院留給重症患者,韓國的病患致死率略高於1%,是致死率最低的幾國之一。
第四、動員公民參與協助。光靠衛生人員和體溫計無法管到所有人,必須要讓民眾每天自主參與協助。韓國保健福祉部次長金剛立表示,要控制疫情,政府官員知道必須讓民眾充分了解情況,並配合政府措施。
電視播報、地鐵站公告和手機簡訊提醒民眾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及每日疫情通報,這些訊息發送傳遞出一種近乎戰時的共同使用感。民意調查顯示,多數民眾支持政府的措施,有信心,不恐慌,很少搶購囤貨。
韓國外交部第二次官(相當於常務次長)李泰鎬之前表示,公眾信任展現出高度的公民意識和自願合作,強化集體努力的效果。
紐約時報表示,雖然這四點教訓值得學習,韓國防疫抗疫的科技和工具的成本不高也不複雜,但專家認為,其他國家可能不容易仿效,有三點困難。
第一是政治意志。在爆發大流行的危機之前,很多國家政府可能猶豫對民眾施加嚴苛的限制措施。
第二是公共意志。韓國的社會信任比很多國家都高,尤其是受困於兩極分化和民粹主義的西方民主國家。
但時間是最大的挑戰。奇牡丹說,對深陷疫情的國家來說,想要像韓國這樣迅速有效地控制疫情可能已經「太遲了」。(編輯:郭中翰)109032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