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釜馬抗爭40年 台韓學者談社會力與民主化
(中央社記者姜遠珍首爾18日專電)40年前的10月中旬,南韓南部發生5天民主抗爭,之後朴正熙總統被刺身亡,南韓民間今天舉辦研討會回顧歷史,兩位台灣學者出席,雙方探討當年兩國社會力爆發與民主抗爭運動。
南韓「釜馬民主抗爭紀念財團」16日在慶尚南道昌原市舉行「釜馬民主抗爭」40周年紀念大會,17日在昌原市馬山慶南大學、18日在釜山會展中心(BEXCO)舉行「記憶1979釜馬民主抗爭」國際學術研討會。
釜馬民主抗爭發生於1979年10月16日至20日,當年朴正熙由一場罷工抗爭而對付主要反對黨新民黨,使新民黨黨魁金泳三(1927-2015年)喪失國會議員身分,造成新民黨國會議員集體辭職,之後新民黨根據地釜山和馬山的大學生、勞工和民眾激烈抗爭,數日內有1500多人被捕。
高層對如何應對釜馬抗爭意見不同,中央情報部(國家情報院前身)部長金載圭10月26日在漢城(今稱首爾)酒席上以手槍擊斃朴正熙(1917-1979),南韓政治進入另一個階段。
資深媒體人、知韓文化協會執行長朱立熙和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林文凱受主辦單位「釜馬民主抗爭紀念財團」理事長宋基寅神父的邀請,參加這幾天的大會和研討會。
林文凱今天以「戰後台灣經濟成長歷程以及與政治民主化之間的關聯(1945~1987)」為題在研討會上報告,表示台灣與南韓經濟與民主化的發展歷程有相似性,雖然產業結構不同,他的報告引發與會者熱烈討論。
朱立熙今天發表「台灣的1979~1987政體」的討論文,與全南大學教授崔正吉的報告相呼應。1979年台灣與韓國經歷了動盪期,韓國的釜馬抗爭導致朴正熙遇刺死亡,之後韓國國軍保安司令全斗煥發動雙十二政變奪權(12月12日);台灣則在全斗煥政變前兩天發生美麗島抗爭事件。接著韓國進入高壓統治時期,台灣則在美麗島大審期間發生林宅血案(台灣省議會議員林義雄台北住家的凶殺案),翌年發生陳文成(1950-1981年)命案,兩國同時進入受難期。
朱立熙報告稱,直到1980年代中期,兩國都因為社會力的爆發,進入人民的抗爭期,直到1987年,兩國領袖都在民意壓力下被迫民主化與自由化。韓國執政黨總統候選人盧泰愚發表「629民主化宣言」,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則宣布7月15日解除解嚴令,兩國人民終於爭取到民主的果實。
聽眾都對兩國政治發展有如此的相似性,感到驚訝。(編輯:郭中翰)108101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