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研發鋰電池提升人類生活 獲諾貝爾化學獎肯定

2019/10/9 22:50(10/9 23:0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斯德哥爾摩9日綜合外電報導)諾貝爾化學獎今天揭曉,3位得主分別是美國固態物理學家古德諾、日本研究員吉野彰和英國學者惠廷安,他們因研發鋰離子電池對人類貢獻卓著,獲得這項殊榮。

鋰離子電池是促成智慧型手機當道,以及人類社會擺脫化石燃料的關鍵。

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指出,古德諾(John Goodenough)高齡97歲,是諾貝爾獎歷來最年長得主,他將與吉野彰(Akira Yoshino)及惠廷安(Stanley Whittingham)共同均分9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2807萬元)獎金。

諾貝爾獎評審團表示:「這種輕量、可重複充電且電力強大的電池,如今應用廣泛,從行動電話至筆記型電腦以迄電動車…(並且)也能儲存相當數量的太陽能與風力發電,讓無化石燃料社會成為可能。」

評審團說:「自鋰離子電池1991年首度問市以來,已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並說他們為「人類帶來極大益處」。

1970年代石油危機期間,惠廷安尋覓替代性能源,發現一種方法可運用鋰的勢能。鋰是非常輕的金屬,可漂浮在水面上。

他研發一款部分由鋰構成的電池,利用鋰的自然釋放電子特性傳遞能量,但電池太不穩定無法使用。

古德諾以惠廷安的原型為基礎,改採取不同的金屬化合物,電池勢能增加了一倍,達到4伏特。

他的這項研發,為日後發展出電力更強且更持久鋰離子電池奠定了基礎。

1985年,吉野彰使用一種儲存鋰離子的碳基材料,最終研發出商業上可行的鋰離子電池。

3人研發成果造就前所未有的電力最強大、輕量且可重複充電的鋰離子電池問世。

當被問到他是那種類型的研究人員時,吉野彰在東京記者會上說,一個優秀科學家須具備兩個特質,「其一是得有個靈活的頭腦,隨機應變,其次是不屈不撓,持之以恆且永不放棄。」

現年71歲的吉野彰目前是東京旭化成公司(Asahi Kasei Corporation)研究員,且是日本名古屋名城大學(Meijo University)教授。

古德諾目前在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任教。

現年77歲的惠廷安則是紐約賓安頓大學(Binghamton University)教授。(譯者:曹宇帆/核稿:劉學源)108100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體積小能存高電量 3C產品愛用鋰離子電池
172.30.1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