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戴奧辛危機 曾讓比利時掀政治風暴

2017/4/21 18:02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布魯塞爾21日專電)台灣雞蛋今疑驗出「戴奧辛」,回顧歐洲污染事件,比利時在1999年爆發戴奧辛飼料最為重大,多國抵制食品輸入,除經濟損失更演變成政治風暴。

回顧歐洲重要的污染事件歷史,不能不提1999年的比利時「戴奧辛」危機,根據比國官方當時表示,因一家油脂廠使用了「來自國外的一批含有高濃度戴奧辛的動物脂肪」,少數飼料廠製作成飼料後,再供應比國的養雞場等牧場使用所致。

比利時養雞場發生使用的飼料含有戴奧辛毒素事件後,荷蘭、義大利和奧地利禁止進口任何來自比利時的牛肉、雞肉、豬肉、雞蛋、牛奶和相關食品。

據比利時媒體當時估計,戴奧辛危機可能造成約近8億美元(約新台幣244億元)損失,對經濟造成重大打擊。

除經濟損失外,由於當時的比利時政府承認早先就發現養雞場使用的飼料與飼養雞隻體內含有戴奧辛毒素,但卻拖延1個月後才公開並決定下令收回市場上的有關成品,引起在野政黨及消費大眾的極度不滿,進一步掀起政治風暴,除農業部長及衛生部長引咎辭職,比利時聯合內閣更在後來大選中失利下台。

這場大選當時使得長期以來一直是比利時聯邦政府龍頭政黨的基社黨,淪為在野黨。

比利時經過戴奧辛風暴後,隨後成立聯邦食品安全局,負責由食物鏈的環節管控,並建立完整生產履歷,逐步挽回消費者的信心。10604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