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 美學者:台有機會 挑戰來自對岸
(中央社記者鄭崇生華盛頓24日專電)美國學界及媒體界評價台灣的「新南向政策」認為,台灣和東南亞國協(ASEAN)國家增進互動與往來,有不少發展機會,面臨主要的挑戰,仍來自中國大陸。
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今天舉辦「台灣的新南向政策」研討會,中華民國駐美代表處副代表李光章致詞時表示,總統蔡英文提出新南向的性質,就像美國總統歐巴馬今年初於加州陽光莊園舉辦美國與東協國家領袖峰會上、提出「美國與東協連結」倡議。
李光章說,台灣要擴大與深化與東協國家發展與連結,這是台灣經濟的重要戰略,是要為台灣經濟新階段的發展指出新方向、找到新動力,但他也強調,這是要推動台灣與東協國家更積極主動的接觸,而不是要取代兩岸間的經濟互動往來,目標是要擴大台灣與東協國家間包括在貿易及人民間的交往。
民主進步黨駐美代表處主任彭光理(Michael Fonte)也表示,「新南向政策」並不是台灣要完全跳脫中國市場,「很明顯地那是不可能的,在這一點上,即使想這麼做,也無法達成」。
彭光理強調,新南向不只限於貿易往來,還包括從文化與教育上的增進交流,從人的角度出發,台灣要以這些方式與東協國家發展有創意的關係,增進合作。
他也提到,過去台商在大陸發展,有文化背景相似及語言相通的優勢,但這20多年來,紅色供應鏈崛起,大陸的廉價勞動力優勢不再,兩岸產業在供應鏈上的發展呈現更多競爭態勢,而「新南向」的提出,就是要讓台灣企業的優勢能找發揮空間。
同場參與討論的「美國外交政策協會」(AFPC)亞洲安全計畫主任史密斯(Jeff Smith)、網路雜誌「外交家」(The Diplomat)副主編帕倫斯沃倫(Prashanth Parameswaran)則都提到了推動「新南向」的挑戰來自對岸的中國大陸。
帕倫斯沃倫就指出,台灣企業家其實從未離開過東南亞,加入政府的力量,增進更多往來,有更多發展機會,但除台灣本身是否有持續的資源投注新南向,兩岸關係的穩定,也和新南向的推動有關。
他形容,「新南向」政策就像台灣版的「再平衡」或「重返亞太」政策,然而,東協不同國家間在與台灣發展關係時,會有不同層面的考量及槓桿評估,但同樣都會希望能維持好與中國大陸的關係。
專研美印與中印關係的史密斯則說,中國和印度在邊境問題上有長期以來的歷史糾葛,而中國對印度鄰國的影響力也持續增加,這都讓印度關切,中印關係面臨轉捩點,台灣在加強與印度的經濟與安全夥伴關係上,有更光明前景與發展機會。
但他也提醒,印度在所有與中國發展外交關係的相關條約與文件上,都會標誌有印度承認所謂「一中政策」,他注意到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最近到印度訪問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外,也推動在立法院成立「國會西藏連線」,從中國的觀點來看,這都具有政治敏感性。105102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