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重視檔案保存 會談解密有規矩
(中央社記者鄭崇生華盛頓5日專電)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歐習會」,是怎麼談台灣的?在美國,總統閉門會晤,不管見誰、談什麼,總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裡、上演過數不清的元首級會談,全程談話公開的,近乎零。
歐巴馬和習近平閉門會晤、有沒有「黑箱、不透明」?這類批評不會成為主流意見,因民主制度運行已久的美國,在文件紀錄與檔案保存上,有既顧及國家安全、政務推動,而民意也能監督整套細膩縝密的文書與檔案管理及解密規則。
涉及聯邦政府的文書資訊主要法規有「聯邦文書法」(FRA)與「資訊自由法」(FIOA),白宮主人每天的工作日誌,載明何時、見了誰、談什麼、談多久?有專人留下詳細的文字記錄。
不只在白宮發生才寫下來,美國總統看似全球最有權勢的人,好似活在楚門的世界。
拿前總統尼克森來說,他1972年出乎意料地訪中,和時任大陸總理周恩來為商議簽訂上海公報談台灣,那種既不想被美國國內批評為「背叛出賣」台灣的擔憂,又急於想和北京友好的焦慮,會談對話,都有記錄,31年後才完全公諸於世。
也因美國嚴謹規範與事務官良好的執行力,讓後人得以一窺,像尼克森這樣一個民主大國元首,竟會向當時的周恩來感慨抱怨自己的國家,「在華府,保密消息可不像北京那麼容易」;而陪同會見的時任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為熱絡氣氛,開場白說到自己來北京都會變胖,希望以美食套交情的場面話,也都成為民眾茶餘飯後的話題。
民主國家政治人物須受到監督,而美國總統出訪國外,見了誰?談什麼機密?不開放媒體採訪的,仍會留下文書備忘錄或談話記錄文件。
這些文件成「非現行文書」後,有價值的列為國家檔案,存於國家檔案與文書管理局(NARA),而機密文書變國家檔案後何時解密,得按行政命令「分類保密國家安全資訊」行事。
事涉仍在進行中政務的文書,如當年季辛吉陪同尼克森首度訪中的談話備忘錄就被列為最高機密等級的密件,有權限接觸文件的人僅少數,解密後才發現當時是「限閱覽」文書,不得拷貝流傳。
檔案在規定年限後解密,也非一步到位。
尼克森當時向周恩來承諾,美國會運用對日影響力,在美國駐軍變少的情況下,使日本勢力不進入台灣,也不鼓勵日本支持台獨運動,這段文字經多次審核保留、直到2003年才解密。
不完全統計顯示,從1980年代起,美國至少已解密15億頁機密資訊,至今機密檔案仍未完全水落石出的是甘迺迪遇刺的相關文件。104110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