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性影展巴黎登場 呈現解放造浪力量受讚譽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巴黎10日專電)法國台灣女性電影展將於巴黎影像論壇登場,慶祝亞洲女性影展先驅30週年,也展現台灣多元性。法方表示,選片聚焦女性從支配中解放,在地緣政治局勢下,為台灣電影騰個位子很重要。
台灣女性影展為首個亞洲女性影展,巴黎市立影視藝術機構影像論壇(Forum des Images)將於19日至10月8日以「台灣女性製造浪潮」(Les femmes de Taïwan font des vagues)為名,舉辦法國台灣女性電影展,共同慶祝30週年。
影展包含30部劇情長片、紀錄長片、短片及胡台麗導演回顧專題,以向這位去年逝世的人類學者致敬。
影像論壇策展人朱維諾(Zeynep Jouvenaux)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這30部影片議題廣泛,包括族群、女性困境、政治與各種社會支配,也都與台灣多元、自主且共存的認同有關。「尤其在如今的地緣政治局勢下,為台灣電影騰一個位子很重要。」
朱維諾說,鑑於政治現況,人們常會以中國關係來討論台灣,「但台灣絕不僅於此,不能只以中國角度看待。這些影片中也會談及日本殖民、離島故事,特別是了解原住民在台灣國家的位置,都很令人驚艷」。
影展中也展示東南亞移工與移民身影,「這些導演眼光不僅看向自己」,也關切這些流離生命。
朱維諾告訴記者,法國台灣女性電影展的核心精神是「解放」(émancipation),認為影片讓人了解「自主」與「脫離屈服」的重要性,「這些女性都在奮力掙脫支配,小從家庭、親情,或過去傷痛,到宏觀社會結構」。
她說,台灣是個有很多層、歷史豐富的國家,一切都互相連結,文本把面向一層層剝開,「這些英雄在尋找自己的位置,無論是在家庭或在政治層面」。
朱維諾指出,台灣女性導演的作品同時回應台灣認同議題。就她觀察,台灣人希望發展出不同的權力關係,「我很欣賞數位部長唐鳳,當我們看到台灣發展出的參與式民主,代表認同的流動與自由,以及對他人的傾聽」。
她強調,這些台灣文本的出發點都是以不同的角度關懷他人,同時探討自身在觀察他人時所處的位置,「就我對台灣淺顯的認識,這回應了台灣參與式與包容式的民主」。
因此朱維諾分析,台灣女性導演的共同特質是擁抱多元觀點的視角,嘗試傾聽故事中的每個角色。「這些女導演或片中女性角色都擁有許多主體性(agentivity),起身行動、推動、決策,或帶領其他人自我解放」。
中央社也視訊訪問女性影展創辦人黃玉珊,提到30週年合作的契機。「我們一直想把台灣女性影展推到歐洲,而巴黎為當仁不讓的起點。」
黃玉珊5、6年前就與法國女性影展前副主席、西蒙波娃中心前主任費瑞(Nicole Fernandez Ferrer)談過台法合作。對方參與過台灣女影,欣然同意且熱情邀請,但當時資源與時間都無法配合,只得擱置。直到2年多前籌備會啟動,時間點剛好是影展30週年。
黃玉珊說,法國台灣女性電影展的片單不是由單一策展人決定,而是成立選片委員會討論推薦,再由入選的導演自行挑選作品,面向多元、世代跨距大,展現台灣各種文化生活的融合。
「目的是讓法國觀眾從不同角度認識台灣女性電影,希望選片可引起觀眾興趣。台灣影像文化在題材選擇、編導上都沒有限制、很自由;女性導演更生長出獨特的電影語言、手法和風格,希望讓國際看到台灣女性導演的多元性和歷史推進。」
黃玉珊說,台灣女性電影展從最初就帶有女性主義色彩,談法律、性平、情慾、家暴等,旗幟鮮明,「就如影展英文名:女性創造浪潮。台灣女性影展的尖銳度與韌性,在亞洲是走在前面的」。
本次法國台灣女性電影展也規劃兩場論壇,邀請台灣和法國影像工作者、學者探討「女性主義與電影製作」與「女性主義批評與電影」。
女性影展資深總策劃羅珮嘉將主持工作坊,與法國各世代的影展策展人交流心得。此外,影展也規劃「台灣婦運攝影展」。黃玉珊表示,這使影展更多了回顧與批評的意義與空間。
19日晚間影展將在巴黎影像論壇播映開幕片「哈勇家」。黃玉珊導演、影展顧問鄭淑麗、陳潔瑤、陳慧齡、阮鳳儀、李靖惠、徐麗雯等來自台灣的女性影人將與各國影人齊聚,並出席映後對談,與觀眾分享創作歷程。(編輯:郭中翰)112091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