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降先鋒李佳珊重返命名之地 藉探險理解家人

(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台北5日電)「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第2季邀請「溪降運動先鋒」李佳珊帶領劇組重返18年前由她命名的「嘆息灣」,及正在進行的「初見溪溪降計畫」,透過探險重新理解與家人關係。
公視新聞稿指出,李佳珊曾在長程溪降探勘時,發現1塊迴流谷地,當時陽光與霧氣在一大片金黃色的草坡升起,是她從未見過的美景,在與隊友讚嘆百次之後,將它命名「嘆息灣」。
然而18年後,劇組提出重返此地拍攝的邀請,李佳珊卻回應:「不想去重複的地方,因為想去的地方太多,(我)最大的恐懼是身體和年紀,因為你不知道你的時間什麼時候到,希望能在有限的情況下做無限的事。」
雙方討論後,仍決定一同拜訪這個重要的啟蒙地,在跋涉7天後,終於抵達劇組自拍攝以來最遠的目的地,也是最接近台灣的心臟「嘆息灣」。
再次來到這個營地,李佳珊立刻躺下,透過身體直接感受這片美麗的草坡,難掩心中的悸動,甚至一度紅了眼眶,「好久不見!彷彿看見18年前的自己站在那裡,過去的可能已經忘記了,可是突然又看到…」
對於「未知」接受度極高的李佳珊認為,台灣的溪谷是世界級的溪降場域,地勢密集又陡峭,高山與溪谷,像是太極陰陽一般的存在,於是建議劇組與她一起完成正在進行的「初見溪溪降計畫」,期待讓觀眾認識溪降的專業技術與知識。
特別的是,節目中除了記錄溪谷探險,也談及冒險者與家人的關係。李佳珊透露,媽媽對她爬山的看法是積極反對、消極支持,「家人只關心你過得好不好、做的事能否符合普世價值,但無法和他們解釋我們的喜好,長期積累的情緒壓抑,也許是亞洲最困難的攀登」。
但她也坦言,家人其實是用另一種方式共同攀登、用特別的方式對談,因為媽媽曾自豪地告訴同遊的朋友,「這座山我女兒曾經獨攀、這條溪谷是她曾經溪降過…」
在近期舉辦的節目特映活動中,李佳珊分享,雖然母親因擔心身體不適缺席,但她仍希望讓在場親友了解,「這部片是一封冒險者寫給家人的情書,我想告訴你們,我在山林裡過得很快樂,感謝你給我身體去穿越這一切」。
這季節目每週四晚上9時在公視播出、公視+同步上架。(編輯:管中維)112070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