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劇成金鐘搶獎熱門 曹瑞原:珍惜手邊每部作品
(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台北17日電)時代劇是第57屆金鐘獎入圍熱點,刻劃1950年代茶葉商戰的「茶金」獲提名16項居冠、回溯1867年南岬之盟歷史的「斯卡羅」以13項緊追,兩位幕後推手林君陽、曹瑞原首度合體受訪。
60歲的曹瑞原曾以「孽子」、「一把青」抱回2座金鐘導演獎座,41歲的林君陽也藉「我們與惡的距離」拿走1座,才華皆備受業界肯定,也有不少相似之處,都是彰化人、攝影師出身,兩人卻是首次碰面。
林君陽告訴中央社記者,自己和曹瑞原的兒子Sam(曹凱評)比較熟,因為對方就是操刀「茶金」主視覺團隊、行影映畫的總監。曹瑞原笑回,受訪前也被兒子叮嚀要對林君陽好一點。
談到即將到來的金鐘獎頒獎典禮,擔任去年評審團主席的曹瑞原分享,他認為獎項不應以收視率與喜愛程度來定義、評斷,「它的意義應是大家可以往前走的標竿和方向,不然只是熱鬧慶祝,沒有對產業形成未來」。
曹瑞原說,建構影視產業的重要性,也凸顯在兩人這回拍攝時代劇的困境,沒有片廠的台灣,光是要把拍攝場景生出來,就得砸下重金與時間。
「茶金」為了把70年前的台灣重現,林君陽坦言煞費苦心,雖然年代距離不遠不近,還有古蹟能使用,但有的像廢墟、有的則被過度現代化裝潢,都得經美術或後製再處理。
林君陽指出,更大的問題是,各個場景分散全台各處,「我們只能一個一個地點拍完,把每個碎片剪下來,再縫起來」,最終繞了台灣2圈半,取景20多座古蹟,考驗拍攝剪接功力與演員連戲演技,也拉長製作時程。
更遑論挑戰150年前恆春半島歷史的「斯卡羅」,曹瑞原苦笑說,連拼湊場景都無法,從清領時期的府城到閩南、客家、原住民部落,都得從平地拔地搭出。現代劇還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抓角度拍攝,但他指出,部落沒有客廳、臥室,空間通透,環境背景都看得清清楚楚,生活其中的人和動物都不可或缺,因此每天都是快百名演員的大場面。
曹瑞原補充,若只是在大稻埕迪化街上拍攝械鬥橋段,臨演們還能想像怎麼演,但「斯卡羅」多數場景都在無邊際的山頭、海邊,「臨演站哪、從哪裡進出場,都得由導演組手把手安排,況且一丟就是100人,簡直像惡夢,很多時間反而不是花在主要演員,而是安排背後的臨演」,也點出台灣臨演不足問題。
「產業裡的每一點都很重要,專業的臨演能讓場面更為人信服,但台灣還沒工業化,無法養這些人,大家要來不來、甚至還有人5點得回家煮飯。」曹瑞原感嘆,中國大陸的臨演群每天蹲點片廠,熟練到上下半場演不同年代都自然。
曹瑞原提到,在拍「斯卡羅」時,光每天要湊齊50名臨演都很困難,一度還發現有70、80歲的長輩,被找來充當中壯年清兵,人被海風吹到打冷顫,他也趕緊把他們請回家休息。
今年金鐘獎被視為台劇爆發的成果,是否能繼續蓄力直衝?曹瑞原說,大家都想創造好作品,只可惜外在環境依舊不成熟,資金、作品量都不足以撐起產業鏈,「這變成每部作品都特別重要,希望大家要珍惜、不要放棄手邊的作品,若資金不到位,也再多堅持找一下。因為一切都得來不易,而每部作品的成形,都有機會改變產業。」
曹瑞原認為,或許產品不用求多,台灣一年只要有3、4部劇做出口碑、跨出國門,尤其外國影音串流平台如Netflix、Disney+等仍重視華語市場階段,「不要青黃不接,若能連續4、5年輸出,台灣影視的力量就有機會被看見」,也期待政府能再多關注文化資源,畢竟未來是影像世界,大家也別再檢討追不上韓國,應向內檢視優勢與思考未來的走向。
林君陽則相對樂觀,認為短期內並不擔心台劇,儘管今年上半年因疫情導致產量減少,但近期業界開案量,大到許多劇組都找不到工作人員。只是現在大家對作品更精雕細琢,後製時期越來越長,「可能剪接師今年12月定剪,作品明年12月才真正上檔」。自己手上除了影集「人選之人」正在後製外,也剛拍完一部電影,期待能早日跟大家碰面。
幾乎每5、6年才醞釀出一部作品的曹瑞原則透露接下來想拍電影,是一部他想了17年、關於父子的故事,場景有沙漠、監獄又得到國外拍攝,難度也不低,但他笑說:「拍完『斯卡羅』後什麼都不怕了,再大、再難都有它的挑戰解方。」(編輯:張雅淨)111101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