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模式與習慣改變 亞洲電影新機會也是挑戰
(中央社記者廖禹揚釜山15日專電)影音串流平台(OTT)興起,改變觀眾收視習慣,讓更多電影、戲劇更容易被國際看見,但獨立電影也可能因此湮沒於洪流中,對亞洲電影而言,可能是新機會、也可能是挑戰。
韓國電影「寄生上流」在2020年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等4大獎,成為首部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非英語電影後,韓國影視作品在國際舞台上的能見度更上一層樓,在各界探討韓國影視作品如何取得成功同時,韓國電影業界其實也面臨嚴重兩極化問題。
「近年來商業電影做了很多新的嘗試,相較之下,獨立電影,尤其是短片在相關電影節減少、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反而傾向保守」,今年擔任釜山影展短片評審的韓國導演尹丹菲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短片一向是新人導演初試啼聲的敲門磚,在獨立電影及短片資源及關注度下降同時,業界開始感到憂心,「也對後輩們消失的機會產生責任感」。
「釜山影展也一直在努力發掘新人導演及新作品,盡量拓展入選作品多元性」,尹丹菲說,業界人士現在也在嘗試以短片串流平台等方式,增加短片作品的曝光機會。
OTT平台崛起,無論對觀眾或影視工作者而言,都是一項深具影響力的改變,觀眾的視聽條件更為便捷、選擇更多,對影視工作者來說卻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作品可以更容易被國際看見,憂的是,該如何讓自己的作品不被快速更迭的影視潮流淹沒。
尹丹菲說:「OTT的出現讓影視作品更迭加快,製作方開始煩惱可能趕不上流行,尤其現在有很多因疫情無法上映的電影,投資商、製作公司也會擔心,等一、兩年過去,觀眾就會覺得這電影內容落伍了。」
隨著觀影模式改變,「看電影」對觀眾的意義也有所不同,「相較於OTT平台只要繳月費就能看多部影片,電影票價較以前上升,去電影院的觀眾也因此會抱持更高的期待與要求」,尹丹菲指出,如何在有限條件下,滿足觀眾的高標準、並找出新意,是電影工作者當前一大挑戰。
新加坡導演陳子謙則抱持較樂觀看法,「因為有串流平台,讓大家更注意到亞洲的作品」,他認為,影展、電影院這些實體觀影場所並不會因為串流平台興起而沒落,「它有一種群體的記憶、影像的刺激在裡面,是串流平台找不到的」,長期來看,串流平台將與電影院相輔相成。
同樣擔任今年釜山影展短片評審的陳子謙注意到,釜山影展近年選出的影片在保有自己國家特色的同時,也開始能兼顧國際化視角,「我感覺到大家開始在找共同的語言」,跨國合作也越來越多,激發出不同的火花。
陳子謙也提到,近年許多華語短片開始拍攝關於「尋根」、自我認同的題材,「它有自己的靈魂,即使面對的是不同國籍的觀眾,也能感動人」。而這類題材在疫情中可能更受矚目,「因為大家開始會去反思、去探討,開始有不一樣的視野」。(編輯:林憬屏)110101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