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記者在現場/雞馬之戰 多元自由終將陽光普照

2019/11/24 17:36(11/24 17:5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文:鄭景雯

算一算,跑金馬獎頒獎典禮大約已有8、9屆,今年金馬獎是參與過最特別的一年。在中國抵制下,中國電影退出參賽,影響最大的或許是星光大道,紅毯上少了中國、香港大明星,少了國際大品牌贊助,星光大道雖然沒了珠光寶氣,反而讓不少台灣設計品牌有機會亮相。

頒獎典禮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總是有人拔得頭籌,有人敗興而歸,但金馬獎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就算沒得獎,也不會覺得白來這一趟。

金馬執委會把典禮營造得像是電影人的大聚會,光是從典禮前舉辦的入圍者講座、大師班對談,讓競爭者消弭了較勁的煙硝味,讓大夥從典禮前就能先彼此認識,甚至今年還邀請104名入圍者拍攝入圍影片、照片,大家從典禮前就先熟識,頒獎當天更像是一家人再度溫馨聚會。

今年的金雞獎,看得出想把典禮營造成中國奧斯卡的企圖。從排場到人場確實都比金馬獎多又大,但浮誇的典禮,失去了人文的溫度,焦點不在電影,宣示意味濃厚,整體感覺像是「全國人大+春晚」,樣板式的頒獎典禮,就連台下的觀眾也都很制式。

每年採訪金馬獎,最喜歡看宣布得獎者的那一刻,從畫面上就能感受到入圍者坐在台下緊張的心境,偶爾台上的頒獎者還會逗弄一下入圍者,搞得台前台後和螢光幕前的觀眾,都跟著一起揪心。

對應金雞獎頒獎,公布得獎名單時,得獎者似乎都沒有太過激動的喜悅,平靜又制式的微笑著,像是一切都安排好的演出,不容一絲脫序。

今年金雞獎刻意將頒獎典禮選在和金馬獎頒獎同一時間,而中國網站「豆瓣網」的網民,是這樣評論金馬獎:「雖然沒有明星,但真的是純粹的電影人和藝術家的聚會,今夜非常感動,希望這個世界可以陽光普照」、「平凡而自由,這就是金馬遙遙領先的現狀」、「各個獎項的短片設計有心,金馬值得」、「撇開政治,金雞浮誇、虛,說話甚至有點噁心,還是馬兒說人話,李安、侯孝賢、李屏賓、杜篤之、廖慶松還有是枝裕和,台灣老影人足以撐起華語電影半邊天。」

今年金馬獎因為政治因素介入,籌辦過程相對艱辛,若要問中國電影不來參加金馬獎,台灣有什麼損失?我認為,對台灣電影一點都沒有損失,損失的反而是中國獨立電影少了被看見的機會。若不是有金馬獎,沒法在中國上映的獨立電影「大象席地而坐」,不可能獲去年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更不可能被華語世界看見。

今年金馬獎開場表演「有一陣人,追求一個夢」,透過歌舞劇的方式,唱出金馬獎的自由與多元,這段演出感人又催淚。

金馬影展主席李安在金馬56頒獎典禮手冊當中提到,「電影獎的最大意義,就是鼓勵優秀的作品和影人,甚至先一步發覺那些原本被忽略的黑馬,而這恰好就是本屆金馬獎的主題。所以我們要繼續保持熱情,並以開放的態度和公平的競爭來榮耀這些優秀的作品和影人,這才是金馬獎的精神。」

金雞獎今年宣布從明年開始,原本兩年舉辦一次的金雞獎改為每年舉辦,此舉被認為是衝著金馬獎而來。

然而無論政治情勢如何變化,金馬獎仍然會秉持它一貫的理念,張開雙手歡迎說中文、華語的電影來參加,總有一天會「陽光普照」。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金馬獎紅毯側記 螢幕外的星光大道
172.30.1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