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議員指標線改實體人行道進度慢 交通局檢討
(中央社記者劉建邦台北29日電)台北市標線型人行道規劃改為設欄杆等的實體人行道,議員指出,因施工速度慢,導致32條人行道花半年仍未完成;交通局今天表示會檢討。
台北市議會交通委員會上午召開專案報告,包含「標線型人行道改為實體人行道規劃與檢討」等題目,台北市交通局等官員列席報告。
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報告,劃設標線型人行道是依相關規定,市府為因應先前執行鄰里交通改善計畫,加上要營造巷弄人車分離,規劃此過渡政策,但後續執行遇到困難,如管線難挖掘、民宅1樓鐵門導致劃設後出現高低不同等。
他說,但有提出改善作法如增設欄杆、緣石等,後續將以實體人行道為目標,預估每年將有20條標線型人行道改為實體人行道,先針對未鄰接商家或停車無爭議路段施行。
民進黨議員趙怡翔質詢,調資料發現,交通局近期先規劃把62條標線型改成實體人行道,但其中30條卻因未抓好寬度且未畫路線圖,導致剩餘32條人行道,拖半年仍未施工,要求檢討。
他說,其實先與地方溝通妥適,劃設人行道就會較快速,此外,認為交通局應檢討人行道劃設統計數據,若以條為計算方式,可能有疑慮,如世新大學附近某出入口才劃設6.6公尺人行道,這樣就被市府算為政績。
交通管制工程處回應,因人力流失加近期工程發包件數較多,導致施工延宕,後續會連同劃設人行道程序等狀況,一併改善。
民進黨議員洪健益、國民黨議員陳炳甫提到,劃設人行道工班少,目前全市僅2個工班在施作,導致劃設人行道時間延宕,建議採分區規劃,且至少應增加到4個工班。
另一部分,國民黨議員張斯綱質詢,許多年輕人或載小朋友的爸媽會騎乘沒車牌且設踏板的電動輔助自行車在北市街頭,但卻出現奇怪現象,若駕駛騎在汽機車道會看車輛燈號、騎在人行道則以行人號誌為主。
他說,主要是因許多騎乘電動輔助自行車的民眾仍搞不清楚應遵守何種交通號誌,建議多加宣導。交通局允諾。(編輯:張銘坤)113102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