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現蹤台南 專家:沿保育軸帶擴大活動範圍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9日電)林業保育署近日於台南曾文溪流域保育軸帶拍到石虎。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分析,希望持續拍到、監測到族群,不然可能是個體去冒險;但可確定野生動物沿著保育軸帶擴散了活動範圍。
石虎小檔案
- 身長:約55至65公分
- 體重:約3至6公斤
- 主要分布地:苗栗、台中、南投
- 台灣瀕臨絕種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目前數量約468至669隻,屬於肉食夜行性動物,體型因與家貓相仿易被誤認
- 主要棲息在森林與雨林地帶,通常為距河道較近的潮濕區域,也能在經人工開墾的土地棲息
資料來源:農委會林務局、台灣石虎保育協會
由於石虎族群在苗栗、台中、南投比較穩定,新竹、彰化、嘉義僅零星現蹤紀錄,繼民國95年在台南白河鹿寮水庫有現蹤紀錄後,近日又出現在曾文溪下游,並是「曾文溪流域保育軸帶」上,引發關注。
長年研究石虎的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林育秀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訪問時說,劃設、建置保育軸帶是淺山保育蠻重要的政策,有拍到石虎是很正向的事,但是會更在意的是,「是不是連續拍到」。
她進一步說明,能拍到,不容質疑保育軸帶有好的連接性,讓石虎利用、擴散活動,但族群是否有拓展到那邊,還需要嘉義分署提出更多監測資料,才能斷定。
她說,因為石虎的活動能力蠻好的,曾追蹤一隻母的石虎一晚移動9公里,若只拍到一次,有可能是具冒險性的個體前往探索,若當地沒有族群,就不會繁衍、生存下來;因此,若能持續監測到,會是一個好事。
嘉義大學副教授劉建男也說,這次在台南拍到,不知道是過去沒有、新出現石虎,或是原本有、以前沒拍到;還需要持續監測,而保育軸帶的淺山環境,原本就存在,人們也在使用相關資源,劃設之後,如何用人與野生動物能「共存」方式使用天然資源,很重要。
林育秀說,研究發現,有執行「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的地方,石虎的狀態比較好。農業部林業保育署組長羅尤娟舉例,可藉此方案輔導農民使用友善方式耕作,讓石虎可覓食水稻田生態裡的老鼠、鳥。
針對台灣石虎的狀態,林育秀補充,日治時代的狩獵管理是半年發放一次子彈,並要求回報狩獵作物,當時半年狩獵石虎1000隻以上,顯示數量豐富、遍布全台;現在從2016年推估的400多到600多隻,隨著研究資訊增加,調整為不到1000隻。(編輯:李亨山)112080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