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南橫八景之一 天龍吊橋封閉多年10月底恢復通行

2022/10/2 13:47(10/3 07:5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2日電)南橫八景之一天龍吊橋完成修繕,這條橋曾是布農族的求生路,也有可歌可泣的三叉山事件記憶,承載百年歷史,第4代天龍吊橋即將風華再現,為南橫東段觀光打頭陣。

南橫公路今年5月全線通車,八景之一的東段首景天龍橋(吊橋)缺席,被施工防護圍著,無法靠近;2014年被鑑定危橋封閉,至今逾8年,僅有應急時開放使用。

天龍吊橋旁的天龍飯店主任張哲祥今天在LINE群組貼出消息,第4代的吊橋已完成修繕。海端鄉長胡金至也在臉書貼文,霧鹿天龍吊橋已完成修繕,近期針對南北端工程補強後,預計111年10月底開放吊橋通行。

胡金至表示,南橫公路的興建,依著早期日治時期的關山越嶺道而立,沿線周邊都留存著不少歷史遺址與故事,位於海端鄉霧鹿村的天龍吊橋就是其一。吊橋最早建於日本昭和4年(1929年),至今經過幾次大大小小修繕,樣貌也與過去大有不同,但其歷史文化意義與交通必要性卻仍是無可取代。

他說,對外界而言,吊橋作為歷史遺址資產身分,是南橫公路遊程上的亮點;但對地方鄉親而言,是天災救援交通要道,當南橫公路崩塌導致路段不通時,吊橋就成為利稻村民緊急聯繫與物資運送的唯一路徑,協助鄉民度過災害,被布農族視為「求生路」。

張哲祥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訪問表示,天龍吊橋跨是越霧鹿峽谷最重要的鐵線橋,當時日本警官(現在的關山分局長)富永藤平視察警備道進度,到了這個雲霧繚繞的霧鹿峽谷,好像一條龍圍繞在山谷間,靈感一發就把它取名為天龍吊橋,天龍飯店也沾它的光,在1998落成典禮時取名為天龍飯店。

橋頭上有著日本警官城戶八十八的名字。1945年二次大戰剛結束時,一架運送前盟軍戰俘的美軍B24轟炸機在嘉明湖附近三叉山墜落,機上25人罹難。前去救援的26人也全部死亡,當時的救援帶隊官就是城戶八十八。

雖然城戶八十八刻名在橋頭上是因建橋有功,不關三叉山事件,但是看到他的名字總是會讓人回憶起那段可歌可泣憾天地的「三叉山事件」。

天龍橋被列為歷史遺址資產,根據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資料,日治時間1927年(昭和二年)日本人完成新武路到霧鹿道路,1929年(昭和四年)完成霧鹿至利稻段,霧鹿段吊橋即「關山越橫斷道路」的一部分,稱「鐵線橋」,橋長101.8米,寬1.21米,高度為7.3米,即今日天龍吊橋前身。

相傳日治時期,一名日本警察偕新婚妻子前來履新,行經天龍吊橋,嬌妻見橋體搖搖欲墜,橋下壑深流急,不敢過橋而飲泣。先生無奈,只得同意離婚,讓嬌妻返回日本。此後天龍吊橋又有「離婚橋」之別稱。

1980年為了促進天龍地區觀光及農產搬運,政府遂發包重修天龍吊橋。完工後的新吊橋長110公尺、寬1公尺,高8.2公尺。

1993年吊橋主、支索部分斷裂,橋上行人有安全之虞,且北壁上舊有日人開拓的橫斷道路,也早已荒廢。台東縣海端鄉公所遂於該年3月發包整修,第3代天龍吊橋在新武呂溪河床上方凌空而過,有如一道長虹,景緻壯觀。

張哲祥說,第4代的天龍吊橋預定於10月底完工後,再開放天龍吊橋通行,到時熱情歡迎大家走一趟全新的吊橋,細品它承載的百年歷史。(編輯:黃世雅)111100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