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高溫難耐 專家籲注意水稻發生水癌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17日電)台東地區近日高溫,植物病蟲害專家呼籲,水稻二期作插秧至分蘗期容易發生土壤缺氧引起的「窒息病」,要注意防範。
台東水稻二期作陸續完成插秧,台東地區這幾天持續出現攝氏36度高溫,農委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植物保護研究室助理研究員林駿奇表示,水稻插秧後至分蘗期,常發生局部水稻呈現生育不良、矮小或黃化,嚴重時植株枯萎死亡,並非病蟲害引起,經鑑定結果為水稻「窒息病」。
他說,水稻「窒息病」(Akagare)是因田間土壤缺氧造成的水稻生理障礙現象,農友俗稱「水癌」,不是病原菌引起,而是和田間過多新鮮有機質及排水不良有關,因為天氣炎熱地溫升高時,土壤微生物活動旺盛,加速有機質分解,使土壤中氧氣不足,有機質轉而由厭氧菌以無氧呼吸方式進行發酵分解。
在腐敗發酵過程中,氮肥中的硝酸鹽被還原成氮氣釋放於大氣中,發生微生物搶氮作用,稻株因缺氮產生黃化現象;過程中產生的植物毒素(phytotoxin)並累積於土壤中,如乙醇會破壞細胞構造,造成細胞死亡使根部腐爛;如硫化氫(具腐臭味)有害氣體,可破壞稻根的氧化能力並抑制呼吸作用,根部顏色從白色轉棕褐色至黑色,並使土壤具臭味。
另外,因氧化還原作用,氧化鐵(三價鐵離子)還原為氧化亞鐵(二價鐵離子),二價鐵離子濃度增高造成根部鐵毒害,阻礙鋅、錳、磷、鉀等元素吸收,而使稻株在缺乏鋅、鉀元素時,於葉片產生紅色銹斑。
他建議,為防範窒息病發生,於一期作收割後粗整地時,可施用石灰或稻稈腐化菌促進田間稻草及有機質分解。窒息病多位於田間不平整凹陷積水區域,二期稻插秧前細整地務必平整。
另外,要合理化施肥。水稻一期作收穫與二期作種植時間相隔較短,一期作過剩肥料累積,其中磷肥可促進藻類生長,高溫天氣加速繁殖,而造成優氧化現象。因此建議二期稻基肥少量施用,後續追肥應視田間生長情形或觀察葉色,酌量施用並注意N、P、K比例。若葉片產生紅棕色銹斑病徵時,可補施鉀肥、鋅肥來改善。勿再添加有機質肥料及氮肥。
分蘗初期至分蘗中期之間,進行排水並曬田至田土輕微龜裂,使氧氣充分進入土壤,接著採用間歇性灌排水,可以強化稻根,使稻株健壯,增加抗病力。若田間因整地不平部分區域排水有困難、藻類難以去除或正值水稻生長需水時期,可一邊灌水一邊排水,疏通土壤內有毒物質降低毒害,才能補充氧氣,減少窒息病發生。(編輯:黃世雅)110071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