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手做草仔粿 金門學童初體驗【影】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金門縣1日電)金門縣安瀾國小學童在老師胡淨妮帶領下,到社區學做草仔粿;從拔艾草、揉麵團到包餡,全都DIY。當一顆顆綠色草仔粿入口,滑嫩Q彈、餡料豐富,小朋友都露出滿足的微笑。
草仔粿,又稱艾草粿,是清明節掃墓祭品,人們食用草仔粿在互相提醒要保重身體。配合國小4下國語第4課「米食飄香」,安瀾國小4年1班老師胡淨妮情商學生家長彭雯妮和碧山志工媽媽指導學生手做草仔粿。
9位同學和老師從學校步行到碧山社區,展開草仔粿DIY初體驗。7位幼兒園小班生也好奇跟著哥哥姐姐,來一探究竟。
一開始,小4生先到草堆裡尋找艾草,老師提醒不要與銀膠菊搞混了。艾草簡單冲水清淨後,放入大鍋裏大火燙煮;不一會兒功夫,鍋裏的水就變綠色了,濃烈的艾草味道也出來了。有同學說「好臭」,老師胡淨妮形容像青草茶味道。
要做草仔粿皮了。志工媽媽把糯米粉和在來米用12:1的比例拌勻;加入煮好的艾草水,用手揉了幾分鐘後,麵團變成深綠色。有同學說像黏土、有人說像抹茶冰淇淋,還有小朋友說好像卡通「捉鬼特攻隊」裏的史萊姆,黏乎乎的。大家發揮想像力七嘴八舌,笑成一團。
小朋友把手洗淨後也加入揉麵團陣容。80歲的阿祖黃秀清說,揉麵團要用力,並誇講學生張逸揉麵團的姿勢最佳。志工媽媽揉麵團揉得好累,有人說要幫志工媽媽按摩,阿祖笑說「我也要」。
本來麵團放在一個大盆裏,後來志工媽媽把麵團分放在幾個小盆裏,讓大家都有機會做麵皮。連幼兒園的小朋友也躍躍欲試。阿祖笑呵呵說:「你們也會喔」。
麵團揉好了,要來包餡了。餡是志工媽媽前一天炒好的,有蝦米、豆乾、香菇和干貝等。志工媽媽彭雯妮說,餡只要一湯匙就好,皮太薄會破掉;但要包多大尺寸呢?乒乓球大或像樂樂球的大小,同學討論熱烈。
大家包草仔粿時,學生蔣承祐一人負責剪月桃葉,大家把包好的草仔粿放在葉子上,就可以準備放到蒸籠裏蒸了。
等待蒸的過程中,小朋友填寫學習單。胡淨妮提醒學習單中與實際步驟不同的部分要調整。她說,這個學期剛好教到說明文,填寫、修改學習單正好可以讓學生從中學習寫作說明文。
草仔粿蒸好了。蒸前蒸後的大小、表皮顏色是否改變、與金門的紅龜粿形狀又有何不同,都是學生觀察的重點。
師生和志工媽媽大約共包了150顆,黃宇澤一人就包辦了33顆。黃宇澤說,自己做草仔粿很開心;張培玲說,第一次做,很好玩;陳琛淇吃到自己做的草仔稞,覺得很Q,她說,做起來真不容易。
小朋友不敢多嚐草仔粿,因為要分裝帶回學校當伴手禮送給師長。胡淨妮說,上回學生DIY三明治時,「冒著自己沒得吃的危險」先送給師長,自己再吃剩下的;這次聽到學生黃宇崧說,「很期待送給師長吃,自己沒有吃也很開心」,讓她很欣慰,這證明學生已經體會分享的喜悅。
草仔粿完工了,校長張志猛正好來探班,直誇學生做的好棒。學生黃宇澤和陳琛淇等人說,希望以後有機會還要再來做草仔粿。(編輯:方沛清)107040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