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不只遊憩 台北市立動物園肩負保育使命

2018/2/17 09:32(2/17 12:3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梁珮綺台北17日電)對你而言,動物園是什麼?台北市動物園成立至今已逾百年,如今平均一年有300萬人次參觀,全園動物量高達3、4000隻,動物園不僅只有遊憩功能,還肩負著保育使命。

一想到保育,通常會認為與動物園沒有太大的關聯性,實際上,台北市動物園近年來注重保育與研究,而非只有侷限於遊憩與教育功能,除了與各機關、學校合作,救傷、繁殖保育動物域外族群外,也透過宣導,提倡民眾對保育的概念,盼能藉此盡一份心力。

曾任野生動物保育協會(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 WCS)主席康威(William Conway)於民國94年在紐約舉辦的世界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World Association of Zoos and Aquariums, WAZA)年會說,動物園要盡快從活體博物館進化到保育機構,「這句話我是心領神會。」台北市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時隔13年,他仍記得這句話,因這觀念他早想推廣。

「保育是動物園存在的價值。」曹先紹坦言,初始推廣保育觀念時,也曾困惑、迷惘,儘管國際開始發現許多極度瀕危的動物中,有15%存於動物園,但又如何?

他說,他到動物園任職時,台灣梅花鹿野外族群都已消失,靠著當時擔任動物組長的前動物園長陳寶忠,逐步將動物園內的梅花鹿引到東海大學、墾丁社頂繁殖,隨著時間過去,梅花鹿數量愈來愈多,顯見動物園的「價值」。

動物園內的許多動物,皆是透過收容、救傷管道進入,其中不乏保育等級高、野外數量稀少者,如歐亞水獺、石虎,曹先紹說,隨著角色調整、轉變,動物園開始思考在保育路徑上能為這些動物們做些什麼,像是建立照養技術、累積照養經驗等,當動物們遇到困難時,動物園可挺身而出協助,像創下全球首例的人工哺育穿山甲、成功救傷甫出生的歐亞水獺,都是最好例子,「至少這些物種不要因為人的關係而消失」。

近年來,民眾的保育意識提升,環境對動物而言相對友善,曹先紹說,如黑冠麻鷺好幾年固定到動物園內築巢、在台北市大安區可見鳳頭蒼鷹,代表著動物們不怕人,都是一步一腳印的成果。(編輯:李亨山)107021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