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恆春民謠音樂節 重現琅嶠起大城故事

2017/10/5 18:48(10/5 19:4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5日電)邁向第10年的屏東恆春民謠音樂節,將於14日至27日在恆春各城門登場,今年響應文化部「歷史場域」計畫,民謠節以「琅嶠起大城」、「史與樂見面」作為演出主軸。

屏東縣政府今天舉行記者會,縣長潘孟安表示,「恆春民謠」展現屏東深厚的族群文化底蘊,10年來每屆各有不同主題,2015年千人傳唱締造金氏世界紀錄,2016年與國立台灣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及日韓等國家交流。今年以恆春建城為主題故事,結合音樂、舞蹈、戲劇、多媒體等方式表演。

活動14日在北門開幕,當天邀請南台灣交響樂團、首張專輯即入圍金曲獎3大獎項的原住民創作歌手戴曉君、恆春思想起民謠促進會傳藝師黃卻銀等人演出。

21日傍晚恆春西門廣場登場的「琅嶠強強滾」音樂會,有滿州民謠協進會、旭海部落、鍵盤交響樂團、戴曉君等,泰國好聲音BALLA&JUNO、大馬國民女神四葉草、陳昇與新寶島康樂隊、台客電力公司、吳汶芳、打狗亂歌團等輪番上場。

26日至27日傍晚起在恆春西門廣場登場的恆春民謠大賽暨閉幕式,則是半島民謠薪火相傳,包括團體、個人、創意、對唱、詩詞畫等多組競演。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長吳錦發表示,恆春舊稱「琅嶠」,「羅妹號事件」(1867年)與「牡丹社事件」(1874年)後,清廷體認到恆春半島在戰略與治理上的重要性,派沈葆楨來台處理善後,並興建「恆春縣城」(1875年興建,1879年落成),恆春古城是台灣歷史的里程碑,是目前僅存唯一保有所有城門的建築,1985年列為古蹟,古城與城內外各族群遷徙發展、生活習俗密切相關。106100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