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抗菌新曙光 興大解密細菌致病機制

2016/10/5 17:37(10/5 18:4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趙麗妍台中5日電)國立中興大學生物化學研究所周三和教授與美國共組的跨國團隊,成功解析出霍亂弧菌中極重要與環雙鳥糞核苷酸(c-di-GMP)受體結合蛋白的三度空間結構,解密細菌致病機制,有助新型無抗藥性抗生素研發。

周三和表示,過去10年,抗生素幾乎沒有突破性的新藥,新抗生素難產,科學家紛紛另闢蹊徑,尋找對付細菌感染的新策略。

他指出,環雙鳥糞核苷酸(c-di-GMP)為近20年來細菌學研究上最大的突破,它是一種細菌訊息傳遞分子,並控制許多重要的細菌功能,如生物膜的形成及細菌的致病性等。

科學家希冀以阻斷細菌的聯繫系統,達到抑制致病的作用。歷年來研究細菌信息傳遞的學者已約有10人獲得諾貝爾獎,顯見其重要性。

周三和教授實驗室利用X-射線蛋白晶體繞射技術,成功的解析出霍亂弧菌一極重要的受體「甘露醣敏感血凝素E」與「環雙鳥糞核苷酸(c-di-GMP)」的三度空間結構。並瞭解此一複合体如何促使霍亂弧菌在腸璧上形成菌落,進而分泌大量致病因子。

周三和表示,細菌中經常含有一些c-di-GMP的接受子,因此,研究c-di-GMP與何種下游接受子結合並造成細菌的致病性,為一重要的研究領域,而充份瞭解c-di-GMP與其下游接受子蛋白的作用,將有助於新型無抗藥性抗生素的研發。

此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著名的跨領域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8/31, 2016)。此發現對細菌致病性的可能重要突破,該論文亦於最近獲權威的自然微生物回顧 (Nature Review in Microbiology)特別介紹。同時獲世界著名的F1000Prime機構推薦為最高三星級論文,將在全球細菌學研究領域造成重要的迴響。105100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