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里科及魏斯曼獲諾貝爾醫學獎 研究核苷修飾催生mRNA疫苗
(中央社斯德哥爾摩2日綜合外電報導)2023年諾貝爾醫學獎今天揭曉,由匈牙利裔美籍生技科學家卡里科及美國醫學家魏斯曼共享殊榮,兩人因為在mRNA疫苗研發方面的貢獻而獲得表彰。
卡里科小檔案
- 生日:1955年1月17日
- 出生地:匈牙利
- 經歷:1985年移居美國,專門研究核糖核酸(RNA)及其化學合成,使其能在體內外細胞中有效生產蛋白質。
她是全球數一數二的RNA專家,熱衷基礎科學研究。她在匈牙利工作時的主管來自製藥產業,想開發抗病毒藥物,讓她踏入抗病毒研究領域。
卡里科總是和不同領域專家合作,曾研究過心臟病學,也在神經外科待過17年,並在1978年投入免疫學疫苗研究。
1990年代,卡里科在美國賓州大學擔任研究副教授,全心投入開發用於蛋白質療法中的體外信使核糖核酸(mRNA),並試圖了解RNA媒介免疫反應機制。
卡里科為2022年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之一,與同事魏斯曼(Drew Weissman)一起證明了mRNA會被類鐸受體(TLRs)辨識,從而參與先天性免疫反應。
魏斯曼小檔案
- 生日:1959年9月7日
- 經歷:2022年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之一,從事研究工作超過35年。
進入高中後,魏斯曼的興趣轉移到生技領域,大學之後更將焦點放在免疫學。
魏斯曼是賓州大學疫苗研究羅伯茨家族教授,於1997年在該大學開設了他的實驗室,專門研究開發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疫苗,也曾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從事HIV相關研究。
他與同事卡里科(Katalin Kariko)合作之後,開始投入以核糖核酸(RNA)作為疫苗的研究,在2005年發表了經過核苷修飾的RNA是非免疫原性的重要發現。
之後,魏斯曼一直積極投入將該技術應用於開發能抵禦HIV和茲卡病毒(Zika)等病毒感染RNA疫苗。他們長達20年合作促成這些重要發現,共同擁有非免疫原性、經核苷修飾的RNA應用之美國專利。
在2020年初爆發的全球COVID-19疫情大流行期間,兩名諾貝爾獎得主的發現對於研發有效的COVID-19 mRNA疫苗至關重要。
藉由他們的突破性發現,人們根本性地改變對於mRNA如何與免疫系統相互作用的理解,在現代人類面臨健康最大威脅之一的COVID-19疫情期間,他們為空前的疫苗研發速度做出貢獻。
卡里科和魏斯曼曾與加拿大物理學家庫利斯(Pieter Cullis)共同獲得2022年唐獎生技醫藥獎,他們發現關鍵的疫苗學觀念和方法,催生COVID-19的mRNA疫苗。
2018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小檔案
艾利森
1995年率先發現CTLA-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 4,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抗原4)是T細胞的抑制性受體,並帶領團隊製造出能阻斷CTLA-4活性的抗體,為抗癌研究帶來突破性的進展。
本庶佑
1992年發現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計畫性死亡-1)是T細胞上的抑制受體,在腫瘤逃避機制上扮演關鍵角色,PD-1抗體治療成為目前已被發現最佳的癌症治療方法之一。
夏彭提耶小檔案
出生:1968年12月11日
學歷: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博士
現職:德國柏林馬克斯普朗克病原體科學研究所所長。
獎項:
生命科學突破獎(2015年)
蓋爾德納國際獎(2016年)
唐獎生技醫藥獎(2016年)
日本國際獎(2017年)
沃爾夫醫學獎(2020年)
道納小檔案
出生:1964年2月19日
學歷:哈佛醫學院博士
現職: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暨美國霍華休斯醫學中心研究員
獎項:
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獎(2015年)
蓋爾德納國際獎(2016年)
唐獎生技醫藥獎(2016年)
帕博小檔案
帕博(Svante Pääbo)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
生日:1955年4月20日
經歷:
- 1986年,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通過博士論文口試,並先後在瑞士蘇黎世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
- 1990-1998年,任職德國慕尼黑大學教授
- 1997年至今,擔任德國萊比錫創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所長
- 1999年,獲德國萊比錫大學遺傳學和進化生物學名譽教授
- 2020年至今,擔任日本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兼職教授
來源:諾貝爾獎官網、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
今年首個諾貝爾獎項醫學獎2日在斯德哥爾摩公布,接著將於3日頒發物理獎,4日揭曉化學獎,5日公布文學獎。
深受矚目的和平獎是唯一在奧斯陸頒發的獎項,將於6日揭曉,經濟學獎將於9日公布。
今年諾貝爾各獎項獎金為11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231萬元),當數名得獎者共享獎項,他們將分享獎金。(譯者:陳正健/核稿:楊昭彥)11210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