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專欄 ChatGPT走入日常 AI熱潮重塑灣區生活面貌
推薦閱讀
去年12月初,加州灣區裁員浪潮波濤洶湧,一個「不完美」的聊天機器人卻成功攫取矽谷的目光焦點;它今天破了什麼難題,哪天犯了什麼蠢事,又說了什麼謊言,被科技新創圈熱烈討論分享。
那是種非圈內人無法明白的「興奮感」。
一跨入2023年,灣區從圈內到圈外已幾乎無人不知有個聊天機器人叫做ChatGPT,它是由微軟(Microsoft)支援的新創公司OpenAI推出,科技巨擘還因此掀起AI大戰,推它站上全球舞台。
然而在它之前,矽谷的機器人早已無所不在。與ChatGPT擁有類似功能的Jasper,能幫社群行銷人員產製吸睛的文字圖檔,深耕2年付費用戶已突破10萬;可陪伴人類聊天、擁有人類外型的Replika,2015年誕生,儘管引發不少色情和政宣爭議,疫情期間人太孤單致註冊人數攀升。
但是其他聊天機器人,似乎都無法像ChatGPT一樣能令灣區的普羅大眾迅速買單,民眾不只跟它純聊天,也讓它走入日常生活。
大環境來看,裁員過後人力更為精簡已是趨勢,原本在科技軟體公司上班的朋友,在公司縮編後,工作時數每日平均超過12小時,企業將比以往更需要「理想」的人力替代方案。
語言溝通需求方面,灣區堪稱地球村縮影,英文是共通語言但並非所有人的母語。數據支援平台Bay Area Equity Atlas追蹤統計,這條狹長地帶有超過160種語言,單是舊金山市就有40種,灣區超過300萬人在家不是講英語。
記者搭過10次Uber,10次司機均來自不同國家,如美國、台灣、阿拉伯、敘利亞、伊朗、西班牙等。
閱讀大量文本數據、又能說多國語言的ChatGPT,很大程度在溝通上減輕不同族群之間語言表達的障礙,解決多數人的「痛點」。
一名旅居舊金山15年的台灣女孩在碼頭畔聊到朋友的故事,她說朋友經營餐廳,但是「英文程度不是太好」,回覆顧客留言都有些吃力,但現在ChatGPT可幫忙回答,若生成的語句太生硬,再請ChatGPT修改語氣,但「未來若要付費朋友還是會考慮」。
當然它的普遍使用也引發質疑聲浪,1月底史丹佛大學公開匿名調查結果,許多學生坦承使用ChatGPT幫忙產製期末考作業。
不過面對來勢洶洶的AI浪潮,扮演催生未來科技人才重要角色的灣區各大院校不久後便轉而展開研究。史丹佛學習加速器中心2月已開放研究經費補助,探討如何以更合乎倫理、公平、安全的方式「應用新科技」。
該跨領域研究中心同時形容生成式AI發展已到達「爆發點」。
彷彿天時地利人和,ChatGPT在灣區裁員潮下正式亮相,它並不完美也有其危險,但帶動的AI技術應用發展短短3個月已確實走進灣區民眾日常生活,AI熱潮不僅是現在進行式,也是未來進行式。(編輯:陳惠珍)11203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