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發現新塑膠降解法 鐵氟龍炊具引食安疑慮
(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德里21日專電)印度團隊最近發現一種環保的塑膠降解方法,只要把金屬離子和鐵氟龍等塑膠材質放在攝氏70度的葡萄糖溶液中攪拌幾天,就能降解成塑膠分子,引發含鐵氟龍炊具的安全疑慮。
這個由印度理工學院馬德拉斯分校(IIT Madras)化工系教授普拉帝(Thalappil Pradeep)領導的研究團隊,已把上述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永續化學工程」期刊(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上。
研究人員提醒,由於現代許多炊具都塗有具耐熱、絕緣、化學惰性及物理穩定性的鐵氟龍(聚四氟乙烯,),類似降解的化學反應也會出現在炊具上,這將導致食物含有微量塑膠或塑膠分子。
普拉帝告訴印度人報(The Hindu),研究人員拿著塗有鐵氟龍塗料的磁力攪拌棒,在裝有攝氏70度、且含1000ppm(百萬分之1濃度)葡萄糖溶液和金箔的燒杯中攪拌15天。
普拉帝回憶說,過了幾天後,他們發現一些異常現象,在溶液表面上漂浮著一些發著紅光的碎片,經分析後,這些碎片含有金外,也含有氟碳聚合物(fluorocarbon polymer),研判這些氟碳聚合物是鐵氟龍在經過相關作用後而產生。
因此,研究團隊又嘗試不同的鐵氟龍型態,如鐵氟龍塑膠粒、鐵氟龍膠帶、鐵氟龍盤等,重複上述的實驗,也使用不同的金屬,如銅、銀和鐵等,都獲得相同結果。
普拉帝指出,這顯示原來非常穩定的鐵氟龍可透過攪拌摩擦而電降解為分子。
他解釋說,當葡萄糖溶液與在其中的金屬被不斷攪拌時,金屬首先從表面滲出離子,而鐵氟龍則在被攪拌時因摩擦產生電荷,這時鐵氟龍帶負電,會吸引帶正電的金屬離子,經交互作用進而導致金屬與鐵氟龍相結合。這種情況隨著攪拌而愈來愈多,鐵氟龍降解為分子也就逐漸增強。
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IIT馬德拉斯分校研究人員納格(Abhijit Nag)表示,研究團隊又嘗試對聚乙稀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進行同樣實驗,也獲得類似結果。
人類經常亂丟塑膠垃圾而流入海洋,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指出,海洋有大量金屬離子,海浪也會產生攪拌作用,這將會導致上述塑膠降解狀況發生,可能是海洋產生微塑膠和塑膠分子的途徑之一。(編輯:周永捷)108092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