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BBC訪黃捷談LGBTQ平權 苗博雅曾被勸淡化同志色彩

2024/6/25 18:16(6/25 18:5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左為台北市議員苗博雅,右為立法委員黃捷。(中央社檔案照片)
左為台北市議員苗博雅,右為立法委員黃捷。(中央社檔案照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25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台灣的同性戀政治人物,黃捷提到被出櫃後接受同志公眾人物的角色,在推動LGBTQ權利領域耕耘;苗博雅則聊到被勸留長髮、淡化同志色彩的往事。

這篇今天刊出的訪談內容指出,即便是在百家爭鳴的台灣政壇,也總能注意到黃捷的存在,不僅是因為她頭髮的粉紅挑染,或是她對cosplay的熱愛,31歲的她以激昂的演說和改革觀點聞名,1月,她更一舉贏得立法委員選舉締造歷史,成為台灣首位公開出櫃的女同志立委。

黃捷最近告訴BBC:「我認為這對台灣來說是新的里程碑,很感恩台灣人願意走到這一步。」

「當然,作為第一位這樣的立委,我也承擔一定的責任,也就是要更努力,讓大家看到我在推動LGBTQ權利方面所做的努力。」

台灣是亞洲同志權利最進步的地方之一,2019年,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的地方,現在台灣還承認跨國LGBTQ+伴侶,並允許同性伴侶收養。

活躍人士估計,除了黃捷,現在台灣政壇還有十多名 LGBTQ+,其中包括台北市議員苗博雅,她和黃捷是1月大選中兩位最知名的同志政治人。

早在2016年,時任總統蔡英文任命唐鳳為行政院政務委員,是台灣、甚至是全世界第一位跨性別部長級官員。

有人擔心保守政治會捲土重來,有人則夢想著,有天,性向甚至不再是討論的焦點。

短暫從事環境健康研究和新聞工作後,黃捷加入了小黨時代力量,並在2018年當選高雄議員。

隔年,她因與備受爭議的韓國瑜正面交鋒而聲名大噪。在一次議會交鋒中,鏡頭拍到她面對答詢時不斷跳針的韓國瑜,翻了個白眼。

那脫韁野馬般的憤怒為她贏得高度關注,鄉民封她「白眼女神」,讓她一時間粉絲暴增,卻也引來了各界關注,一家小報刊登關於她私生活的文章,讓黃捷不得不出面否認部分指控,並澄清她是雙性戀者。

她說,她被媒體強行公開性向,她的父母直到看到報紙報導才知道此事。如果有選擇,她不會透露自己的性向。

她說:「我從不避談性向,但我也不認為我有義務特別解釋。當我們必須表明我是性少數時,是在告訴這個社會,同志是特例、特殊、不正常。」

之後,黃捷接受了身為出櫃同志公眾人物的角色。

她告訴BBC,她將在國會中推動LGBTQ平權,而首要任務之一,就是提倡同性伴侶生育親生孩子。

台灣正在考慮允許同性伴侶獲得體外受精等人工生殖技術。

但身為以好鬥聞名的台灣國會中唯一的同性戀者,黃捷也預期批評者「可能會利用我的性向來反對我」。

「我已經能預想到,如果我表現不如他們預期,他們會說,因為我是同志立委…這是性少數公眾人物常遇到的狀況。」

她說,這是「社會環境不夠友善」的一個例子,也是為什麼,「即使在大家都覺得同性戀已經很開放的台灣,還是有很多公眾人物很害怕曝光自己的性別認同」。

黃捷指出,異性戀政治人物常與伴侶一起公開露面,她卻都是自己一個人出來,她的伴侶害怕陪她,「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必須承受負面的目光」。

其他LGBTQ政治人物也說,曾遇過許多障礙。

苗博雅告訴BBC,剛開始從政時,黨內大老建議她「淡化同志身分」,建議她留長髮、競選文宣多用粉紅色。

她拒絕了。

苗博雅說,挑戰在於說服選民,不僅因為她的性向而注意到她:「一旦公開性向,選民對你的看法就會集中在你的性向上…簡單講,就是你會被貼上標籤。」

在一個看似已擁抱LGBTQ族群的社會,這是場微妙的戰鬥。

過去台灣在同志權利問題上嚴重分歧,但政府民調顯示,近5年台灣人對同志權利的支持率上升,目前約有69%支持同性婚姻,約77%贊成同性收養。(譯者:鄭詩韻/核稿:劉淑琴)113062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