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役期延長有助戰力提升 盼補足訓練場師資能量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31日電)1年制義務役明年1月1日恢復,專家學者認為,役期延長絕對有助提升防衛戰力,但未來義務役男將逐年增加至每年約5萬4000名,軍方是否具備足夠的訓練裝備、場地,以及充足軍士官基層幹部,將是重中之重。
為強化國防戰力,國防部明年1月恢復徵集1年制義務役男,全年度徵集9127名役男,首梯明年1月25日分別在新竹關西、台中成功嶺與台南官田營區入營,接受8週入伍訓練,接續再下部隊進行44週部隊訓練。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告訴中央社記者,目前國軍已大致上做好軟硬體建置,相信首梯1年制義務役男會感受到相關訓練、課程與環境,都跟以往不一樣;不過,鑑於導入新的訓練方式,國軍也應對相關訓練措施進行滾動式調整。
「義務役要成功,新訓幹部是重中之重」,蘇紫雲指出,相較野戰部隊,新訓單位志願役幹部更很辛苦,幾乎全天候陪伴在新兵身旁,並擔負義務役男「由民轉軍」的調適過程;因此他主張,應調整新訓幹部薪資或加給。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表示,成功嶺等新訓單位的功用,是將義務役男「由民轉軍」,並使其成為一名合格的步槍兵;但士兵陸續下部隊後,將開始考驗部隊能量,除訓練裝備、場地是否足夠外,包括軍士官在內的基層幹部是否充足,亦是重點。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揭仲指出,義務役役期延長對提升防衛戰力絕對有幫助,但軍方能否在役期延長後,替未來將逐年增加至每年約5萬4000名的義務役男,提供良好訓練與服役內容,令人憂心。
揭仲分析,以對形成步兵營核心戰力、為期13週的基地訓練為例,在台灣可實施大型野戰訓練的基地,僅新竹湖口、台南白河,由志願士兵組成的聯兵營,尚且很難每年進訓的情況下,義務役士兵的步兵營基地訓練,恐怕絕大多數只能在駐地附近的野外「將就」實施,最後階段才進入基地進行相關的測驗。
揭仲認為,義務役士兵的「基地訓練」,可能會因為沒有符合標準的場地,以致「名不符實」,成為「移地版」駐地訓練,甚至退化成在駐地附近,反覆從事單調的訓練與勤務,這不僅對戰力提升幫助有限,也可能引發役男怨懟。(編輯:林克倫)112123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