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識讀84 / 分析:中共假訊息介選更不易察覺 聚焦疑美論及恫嚇
如何辨別資訊真偽、可信度,同時評量報導立場與脈絡,已成為當代閱聽人及媒體最重大挑戰。中央社「媒體識讀」新聞分類,集結事實查核與媒體素養相關新聞,期待以媒體角色為提供正確資訊盡一分心力。
(中央社華盛頓19日綜合外電報導)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學者撰文分析指出,北京過去透過散布假訊息企圖影響台灣選舉,但結果明顯無效。目前中國的做法變得更不易察覺,聚焦疑美論及恫嚇台灣。
台灣下個月將舉行總統大選,備受國際關注。「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刊出非常駐研究員宋文笛及南樂(Lev Nachman)共同撰寫,分析中國企圖利用假訊息影響台灣選舉的趨勢。
文章指出,數十年來,北京試圖透過台灣本土廟宇或網路活動等方式來影響台灣選民的決定。中國過去作法多是希望營造北京的正面形象,吸引台灣選民投給親中候選人,或甚至說服選民乾脆不要投票。
2020年,研究人員發現中國當時在台灣選舉期間發動的假訊息攻勢可能是史上最大量,目的是企圖說服選民不要支持爭取連任的總統蔡英文及執政的民進黨。不過,最後蔡總統仍以壓倒性勝利擊敗時任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成功連任。
文章寫道,這引發2個問題:中國假訊息影響台灣選民的效果有多大?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中國假訊息能改變台灣選民想法?
2名學者指出,中國企圖改變台灣選民想法的假訊息攻勢看似明顯無效。
政治科學研究人員表示,只有在特定情況下,主要是當大部分選民對政治漠不關心、沒有特定政黨傾向時,才比較可能被中國假訊息影響投票行為。若選民已傾向支持民進黨或國民黨陣營,那麼中國的網路攻勢通常無效。
既然如此,中國為何持續發動假訊息攻勢?學者認為,從北京的觀點看來,用盡各種可能方法影響選民不要支持民進黨,並無壞處。到目前為止,中國盡可能嘗試多種不同的手段。
隨著台灣將於明年1月13日舉行總統及立委選舉,文章指出,台灣擔心中國假訊息攻勢已變得更加不易察覺且更有效。比起直接傳遞「不要投給蔡」或是北京正面形象的訊息,北京針對台灣這次大選的假訊息聚焦散布懷疑美國的論調或試圖藉由武力恫嚇台灣選民,包括共機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或台灣公民在中國被捕。
這些方法是否比2020年的假訊息攻勢更有效,學界及政策決定者正密切觀察。
台灣2024總統大選由民進黨的賴清德、國民黨的侯友宜及民眾黨的柯文哲3組人馬角逐。文章指出,台灣選民有「策略性投票」(tactical voting)的傳統。
文章寫道,國民黨及民眾黨支持者共同的目標都是下架民進黨,在此情況下,支持度排名第3候選人的支持者可能會在投票當天把票投給排名第2的候選人,以免「浪費」自己的選票。例如,為了不讓賴清德勝選,支持柯文哲的選民最後可能會把票投給侯友宜,或是挺侯友宜的選民最後棄侯保柯。
這種「策略性投票」在過去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及2012年總統大選都曾出現。
這次大選藍白未能整合,文章分析,國民黨及民眾黨都公布內部民調,分別顯示自己目前支持度排名第2、對方排名第3,為的就是塑造自己有可能勝選,藉以說服選民在選舉當天把票投給自己。
另一方面,對於民調目前領先的民進黨來說,沒消息就是好消息,寧願避免出現新的選戰議題。賴清德的政見主要是延續台灣現狀,並在現有基礎上逐步擴大,包括承諾提供更多社福補助。例如,賴清德宣布要全面落實高中職免學費,這主要針對仍在償還貸款、通常傾向支持國民黨的中年父母們。
文章分析,這種做法能將爭議降到最低,但可能不會激發選民熱情。這可能代表民進黨認為安全贏得總統大選比維持立院多數席次更重要。要贏得國會多數席次就需要選舉當天有很多人出來投票。(譯者:侯姿瑩/核稿:楊昭彥)1121220
- 2025/01/17 23:26
- 2023/12/23 13:37
- 2023/12/20 20:52
- 分析:中共假訊息介選更不易察覺 聚焦疑美論及恫嚇2023/12/20 18:33
- 2023/12/20 17:55
- 2023/12/20 13:4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