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加速助烏克蘭取勝 攸關台灣未來
(中央社記者廖禹揚首爾13日專電)「這場戰爭不只是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戰爭,而是極權主義與民主主義兩種體系的戰爭」,202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之一的烏克蘭人權團體代表馬特維丘克警告,若國際社會無法阻止蒲亭重現蘇聯帝國的野心,可能影響台灣的未來。
世界知識論壇(World Knowledge Forum)12至14日在韓國首爾舉行,12日邀請到去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之一的烏克蘭「公民自由中心」(Centre for Civil Liberties,簡稱CCL)代表馬特維丘克(Oleksandra Matviichuk)發表特別演說。CCL去年與白俄羅斯人權團體領袖畢亞利亞茨基(Ales Bialiatski)、俄羅斯人權組織「紀念」(Memorial)共同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我們很感謝許多國家在烏克蘭這個歷史轉捩點表達支持」,馬特維丘克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文明世界在烏克蘭剛開始遭遇大規模入侵時,表示「讓我們一起幫助我們的朋友不要失敗」,烏克蘭因而得到能夠自衛的武器,並首度進行相關制裁。不過她認為,「是時候改變劇本了,應是『讓我們幫助烏克蘭快速取勝』。」
人權律師出身的馬特維丘克,在大學畢業後推動成立CCL,與極權政府對抗,9年前開始致力於紀錄蒲亭政權在烏克蘭殺害、拷問、性侵等各種針對一般民眾的殘忍行徑,並搜集相關證據,這些證據在國際刑事法院(ICC)對蒲亭將烏克蘭兒童「非法遣送」至俄羅斯的行為發布逮捕令等司法活動中成為重要資料。
民主陣營有必要合作助烏克蘭快速戰勝
俄羅斯在去年2月入侵烏克蘭,引起國際關注,但戰爭其實早在2014年俄羅斯占領頓巴斯(Donbass)與克里米亞半島時就已開始,「俄羅斯為了阻止烏克蘭民主的重大轉變,開始了一場以俄國為起點的戰爭」,馬特維丘克說,蒲亭害怕的不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或是其他國際機構,而是「自由」的理念。
「這是極權主義與民主主義之間的戰爭」,馬特維丘克嚴肅表示,蒲亭試圖說服全世界不去追求民主、法治與人權,因為這些「偽劣的特質」(fake quality)傷害不了他;「我們必須證明他的想法是錯的」,馬特維丘克強調,這不只是烏克蘭的事,而是全世界共同的任務,「我們必須贏得這場戰爭,證明民主是有效的、法治是有必要的、正義是有可能性的。」
但若這場戰爭更加長期化,「人民將無法恢復國家秩序,對世界發展產生巨大影響」,馬特維丘克指出,現在可以看到擁有核武的國家快速增加,這代表政府為取得主導權,將投入更多資金在軍武上,而非發展社會福祉、教育、公民科技或解決社會不平等與氣候變遷等全球議題上,世界對每個人來說變得更加危險。
烏克蘭的未來與台灣息息相關
「俄羅斯大規模入侵烏克蘭之前,蒲亭與習近平針對新的國際秩序發表了聯合聲明」,馬特維丘克指出,由此可看出中俄政權的邏輯是,「領導人必須建立在殘酷的力量之上,而不是基於規則的秩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2年2月初在北京冬奧期間與訪問北京的蒲亭會面,發表聯合聲明中雖未直接提及烏克蘭,但譴責北約支持冷戰意識形態,也重申恪守「一中原則」,承認台灣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等。
馬特維丘克認為,台灣地理位置雖與烏克蘭相距甚遠,「但台灣的未來將視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而定。」她說,「若我們能恢復國際秩序並阻止蒲亭,將對世界上其他領導人的思維方式產生影響。」
她也建議,「時刻做好最壞的準備」,「獨裁者跟這些領導人的想法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只攻擊弱者」,馬特維丘克建議,應善用每一分鐘讓自己變得強大,「而且這是一個新時代,科技可以改變戰爭,也可以改變很多人的生命。」
極權迫害之前不存在「中立」
馬特丘維克對不久前20國集團(G20)發表的共同聲明中未直接批判俄羅斯行徑表示憂心,這顯示國際社會無法進一步利用制裁壓迫俄羅斯。「有些國家聲稱保持『中立』而拒絕加入制裁」,她強調,「在這種嚴重破壞國際秩序與造成人們痛苦的行為之前,不存在所謂的『中立』,不抵制俄羅斯就是代表支持俄羅斯。」
「我住在基輔,我的家鄉與其他城市不斷遭受俄羅斯的火箭及無人機攻擊,正是因為他們仍有很多資金,足以購買並生產這些設備。」馬特維丘克指出,仍有跨國公司並未撤出俄羅斯,持續向俄國販售商品,「這表示他們仍在繳稅給俄羅斯」;同時,俄方也利用政客及商人影響民主國家的積極制裁意願。
談到正在俄羅斯訪問的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北韓的領導人與獨裁者受到俄羅斯熱烈歡迎,這並不奇怪,因為蘇聯政權總是相互合作」,馬特維丘克說,這代表民主國家的人民應該更強烈地互相支持,「因為蘇維埃政權正用同樣的方式壓制自由」。
她也指出,目前國際缺乏制裁像蒲亭這種獨裁者的機制,二戰結束後針對發動侵略性戰爭的獨裁者召開的紐倫堡審判等努力,都是在納粹政權垮台後才進行,「我們生活在一個新的時代,我們不能再等待,正義必須獨立於獨裁政權之外」,馬特維丘克指出,他們犯下的罪行毋庸置疑,「毋需等待戰爭何時、或以何種形式結束」才向他們問責或嘗試建立相關機制。
將正義還給每一個人
CCL過去9年來紀錄了上萬件遭受戰爭犯罪迫害的案例,戰爭帶來的大量死傷讓每一條人命都成了「數字」,而這些數字背後不只是戰場上的士兵,更多的是非武裝的一般民眾。
「去年有一名62歲的男性在住家附近被俄軍殺害」,馬特維丘克舉例,那名男性只是一名未持任何武器的平凡農夫,「我們以數字代稱這些受害者,但他的妻子在法庭上卻哭訴丈夫是她的『宇宙』,失去了丈夫等於失去全世界。」
馬特維丘克引述調查結果表示,8成以上烏克蘭國民因為俄羅斯入侵而失去摯愛親友,「我們在過去一年半內訪問了數百名在俄羅斯占領區域遭到俘虜的倖存者」,馬特維丘克以微微顫抖的聲音細數,他們可能遭遇強姦,被關在木箱裡拔去指甲、被電擊拷問,「這些都證明我們正遭遇前所未見的大規模戰爭犯罪。」
她指控,這些大量的人權侵害事件並非偶然個案,而是蒲亭政權有意利用「戰爭手段」削弱一般平民反抗的意志,「不只是烏克蘭,還有過去的車臣、摩爾多瓦、喬治亞、馬利、敘利亞都曾發生過這種事。」
「我從未想過自己會從事這些工作」,馬特維丘克在演說時坦言,「我很感性、我也想快樂地生活,但我沒有選擇」,「我們在乎的不是領土,而是在那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
馬特維丘克警告,如果國際社會無法阻止蒲亭重振蘇聯帝國的野心,像烏克蘭一樣被入侵的國家只會越來越多,「我們在困境中激發出更好的自己,拚上生命做出困難的選擇,但我希望所有國家都不要面臨這種狀況。」(編輯:陳慧萍)11209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