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台灣拚外交發揮創意 實質關係更緊密
(中央社記者尹俊傑紐約20日專電)紐約時報報導,中共20大反映北京謀求兩岸統一日益心切。面對中國撒錢掠奪邦交國,台灣積極鞏固邦誼之餘,改走創意路線交朋友,近年與眾多國家的關係更實質、緊密。
報導提到,台灣為維持與瓜地馬拉的邦交關係,付錢給瓜國在華府的說客;對於太平洋地區盟友,台灣承諾協助保存原住民族文化;至於最新非正式盟友立陶宛,台灣為表達謝意,政府與民眾紛紛採購立陶宛雷射、杜松子酒等產品。
這篇發自台北的報導寫道,中國對台灣的威權聲索日益堅定,台灣深恐遭併吞,促使外交圈群策群力應對。世上沒有多少地方能自稱像現今的台灣那樣鬥志昂揚、渴望友誼,而且台灣拚外交不僅限於官方管道,一個數位外交非營利組織透過漫畫、發送贈品在社群媒體上散播挺台訊息。
與10年前相比,駐台外國使館減少,但台灣現在與更廣泛的國家擁有更實質的關係。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近代中國與台灣館藏部主任林孝庭說:「這是新趨勢、新模式。他們創意思考重新包裝或詳述外交意義何在的方式。」
報導指出,這種非正統做法其實已存在數十年,早在1980年代及1990年代,台灣外交官和官員就曾跳上飛機到外國首府打高爾夫球。但最近這波外交活動源於台灣把握因中國更加獨斷而不安定感加深的時機,以及部分由美國創造的交流新機會。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本週在中國共產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日報告時說,實現兩岸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且重申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並說這是針對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
觀察家解讀,這是中國日益擔心美國與國際社會支持台灣的跡象,這些支持從加拿大、法國、日本及澳洲等眾多國家代表接連訪台可見端倪。
在華府,台灣外交官和白宮、跨黨派國會議員的關係日趨緊密;在台北,總統蔡英文頻繁接見來訪的美方官員與學者;在世界各地,美國總統拜登政府嘗試以明確且一貫的訊息凝聚盟友力量,嚇阻北京。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形容,這源於「別讓台灣一直被孤立,因為這在未來可能造成更多問題」的想法,做法就是把台灣拉進來、讓台灣成為解決方案一部分。
台灣近年成為國際焦點,外交部預期明年將有2368個外賓接待場合,比今年多304場。這種頻率代表如全年無休,每天有超過6個外賓接待場合,相關預算因而顯著增加。
友邦史瓦帝尼國王恩史瓦帝三世(King Mswati III)本週訪台;蔡總統上週宴請多位日本官員,接見加拿大與美國代表團;兩週前,德國國會議員接受台灣政府高層款待。
北京堅持一中原則,台灣友邦拒絕這項概念,中國因此常以發展承諾加以掠奪。自2016年蔡總統上任以來,8個國家棄台從中,中華民國剩餘14個邦交國。
部分友邦沒有顯現動搖跡象,根據這些國家駐台大使說法,部分原因在於台灣支持重要領域,特別是教育和文化;他們來自小國、與台灣交情深是另一理由。
友邦聖露西亞駐台大使路易斯(Robert Kennedy Lewis)說,擔任教育部長時曾3度訪台。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駐台大使柏安卓(Andrea Clare Bowman)提到,2019年抵台時,外交部長吳釗燮凌晨5時在機場迎接她。
約60個與台灣有經貿往來的國家在台北市信義區設有辦事處,立陶宛近期加入,辦事處仍在裝修。但在鄰近的會展中心,一個政府資助的經貿團體已設置展示間,呈現琥珀首飾、巧克力、名為螺旋槳(Propeller)的立陶宛蘭姆酒等產品,開張多月來顧客絡繹不絕。
約一年前,立陶宛與中國關係惡化,北京以經貿手段報復。台灣則與立陶宛愈走愈近,去年11月在維爾紐斯設立代表處。
報導形容,台灣政府與人民彷彿將立陶宛近300萬人口當成韓流明星力挺,許多商店立陶宛產品銷售一空,在台部分立陶宛人遇過計程車司機堅持不收錢。
30歲的非營利組織台灣數位外交協會創辦人郭家佑說,這種反應顯示台灣人多麼熱切建立國際友誼。
郭家佑與6名會使用多種語言的員工把握機會,鎖定台灣積極耕耘的國家製作社群媒體內容,並培訓數百名志工傳遞社群媒體訊息,讓他們協助台灣持續受國際社會重視。
舉例來說,友邦宏都拉斯去年大選期間一度傳出邦誼可能生變,台灣數位外交協會隨後製作在網路瘋傳的漫畫。在漫畫中,副總統賴清德和宏都拉斯新任總統卡斯楚(Iris Xiomara Castro Sarmiento,另譯:卡蕬楚)、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一同坐在長凳上吃宏國傳統小吃鹹紅豆泥起司捲。
推文寫道:「最棒的鹹紅豆泥起司捲應該和好朋友分享。」
郭家佑認為,傳統外交結合非正式做法有助改善台灣處境。近期與捷克官員合作準備訪台事宜的她說,中國有錢可撒,所以台灣必須另覓途徑建立忠誠,「我們必須更有創意,更可愛一點。我們嘗試交朋友,交更多朋友」。(編輯:郭中翰)111102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