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光演習挖壕溝遭諷回到二戰 專家:阻滯敵軍利器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31日電)國軍漢光演習期間設置壕溝,遭外界議論「回到二戰」。專家今天分析,即便是現代戰爭,壕溝陣地戰法仍有其必要,更是遲滯敵人前進重要工事,但可效仿美軍使用的Hesco沙網工事系統,能更有效率構工。
國軍漢光38號實兵、部分實彈演習29日已落幕,由於新北八里海灘、台北港及淡水河口為「防衛鐵三角」首都衛戍區重要戰略要地;因此軍方這次演習也強化演練,模擬敵軍進入八里城鎮戰前的關鍵地帶,動員新制教育召集官兵、受徵用的民間重機具廠商,構築總長度近百公尺的壕溝、地堡及機槍掩體。
不過,構築壕溝掩體也引起外界議論。有人認同並表示,「此舉貼近現況環境,越能讓人民有危機意識」,但也有批評,「挖壕溝是二戰思維,已經不合時宜」。
第三作戰區政戰主任史順文少將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沒有所謂不合時宜的問題,演習的意義就是透過實戰化思維來構築不同的陣地,這些壕溝陣地可使官兵快速進入,並建立武器射口發揮側斜射、交織火網等火力配置,以防止敵人登陸後快速進入城鎮地區;另一名軍方人士指出,壕溝在現代戰爭、尤其這次烏克蘭在烏東地區防守俄軍仍有其必要,演習期間有不同的戰場想定,任何訓練都有其必要性。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揭仲告訴中央社記者,類似壕溝的陣地戰法仍廣為各國守土運用,讓官兵能在良好掩蔽下作戰阻敵。
揭仲舉例,俄羅斯2月24日入侵烏克蘭後隨即進攻烏東地區,但早在俄軍進攻前,烏克蘭政府軍為了抵擋分離主義武裝力量,早已在雙方交界線附近構築以壕溝為主體的陣地體系,因此讓烏軍可在烏東地區抵禦超過百天,可見這種陣地體系仍有其重要性,因為如果陣地可以結合城鎮作戰,將對敵軍構成很大障礙。
尖端雜誌主任編輯李思平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也持同樣看法,他指出,若不使用壕溝,要不就是躲在民宅,或是在沒有掩護下作戰,因此壕溝掩體在現代戰爭中,當然有其必要;這次烏克蘭也有設置壕溝工事,雖然很多影片顯示俄軍無人機使用精準彈藥摧毀壕溝,但敵軍並不會使用這麼多高價精準彈藥摧毀壕溝,因此綜觀整個戰場仍有許多壕溝工事存在,更是阻擋敵人前進的重要設施。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告訴中央社記者,孫子兵法中提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就是在闡述地形的重要性,雖然壕溝並非先進系統,但美軍在阿富汗、伊拉克也使用類似系統構築,證明壕溝、地堡在現代戰爭中仍有價值,且這些只是防衛作戰組合的一小部分。
蘇紫雲指出,美軍野戰準則中目前也強調基本的防禦工事是保存戰力的基本作法,包括各類地堡、戰區地面掩體都可降低敵方火力殺傷、並提高部隊的戰場存活性,甚至提供進階作法,也就是在掩蔽工事外設置立式鋼軌,以提早誘爆來襲的精準彈藥,提高存活性。
蘇紫雲強調,烏克蘭抵禦俄羅斯時也有設置壕溝系統,但國軍作戰並非僅依賴壕溝,而是將壕溝給後備部隊進行守土作戰,並搭配現役打擊部隊實施「拘打配合」,用以阻絕、遲滯敵人前進。
「不過,構築陣地的方式可以精進」,揭仲建議,未來台灣預警的時間恐怕越來越短,未必有充裕的時間可以構築陣地,因此台灣應借鏡其他國家的精演,發展出快速構工方式。例如,美軍使用的Hesco沙網工事系統,不只存放與運送方便,價格也相對便宜,據美軍估計,一個人一個小時大約只能裝20個沙袋,若使用Hesco,配合推土機等機具,一小時內可做好一一個連陣地、達20多個堡壘,構工效率最少是沙袋的10倍。
李思平表示,這次國軍壕溝構築在高架橋下方可能不是個很好的選擇點,且壕溝上方的部分僅用木板、沙包,若遭遇榴彈砲射擊幾乎沒有防護力,應使用鋼架或圓木支撐,沙包上方再舖土加固;另外,戰壕部分未施作Z字型,若砲彈在中間爆炸可能一次造成大量傷亡,這些都是未來可再精進之處。
另外,此次漢光演習採取「本島不實彈,外島實彈」。第三作戰區在八里海灘進行「聯合反登陸」時,為模擬戰場實況於槍口附近加裝聲響設備,遭部分人士批評。
史順文對此表示,這項漢光演習課目非採實彈操演,因此在砲管上裝置鈦雷,配合TNT炸藥,及運用步、機槍空包彈,藉以模擬真實戰場效果,達到磨練官兵作戰意志及實戰訓練的目標。(編輯:蘇志宗)111073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