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台灣CPI漲幅較美國、新加坡溫和
(中央社記者賴于榛台北21日電)行政院主計總處下午指出,但今年1月至5月台灣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相比美國、歐元區、新加坡等國都來得溫和,主因是政府推出穩定物價政策。
主計總處下午公布台灣與主要國家的CPI漲幅概況,並指出CPI是觀察一籃子消費性商品及服務的價格變化,其漲跌幅表達各期物價跟過去時點的相對變動。
根據主計總處資料,整體來看,今年1月至5月台灣平均CPI較上年同期漲3.04%,比美國8.2%、歐元區6.8%、泰國5.2%、新加坡(計算至4月平均4.8%)、以及韓國(4.3%)溫和。
此外,民眾每天花費較多的食物類價格方面,台灣在亞洲國家中漲幅相對較高,1月至5月漲5.8%;韓國4.6%、泰國4.5%、香港3.8%(1月至4月平均),新加坡則是3.1%;至於美國1至5月食物類漲幅則是8.6%、歐元區6.1%。
不過,在非食物部分,包括油料費、電費等,台灣漲幅相對較低,其中各國油料費漲幅均達2位數,台灣今年1月至5月平均漲16.1%,較美國44.2%、泰國30.4%、歐元區30.0%、韓國26.6%、新加坡24.9%(計算至4月平均);日本19.7%。
主計總處指出,受國際農糧價格及油價高漲影響,各國CPI食物類與油料費漲幅顯著,而台灣CPI漲幅較美國、歐元區、新加坡等國溫和,主因是政府密切關注並積極穩定物價,實施民生用電、燃氣價格凍漲及汽柴油價緩漲機制,與調降大宗物資稅率所致。
針對媒體報導,台灣食物類物價漲幅高,貴到吃不下。主計總處則說,CPI漲幅高,不代表物價水準高,若要比較各國在相同時點的物價水準及貨幣購買力,通常參考世界銀行(World Bank)依完整周延的調查及統計方法所公布的購買力平價(PPP)統計。
主計總處指出,世銀最新公布資料是以2017年為基準,由176個參與國家經濟體,就1000餘項兼具可比較性與代表性的商品及服務,於各國境內查價後編算而得。若以全球平均物價水平為100,台灣約為77.5,排名第73位,低於美國(150.0)、日本(140.9)、韓國(115.6)、新加坡(96.2),高於泰國(56.8)。(編輯:林淑媛)111062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