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凸顯數位學習資源落差 監委促教育部改善
(中央社記者陳俊華台北22日電)監委調查指出,偏鄉及非山非市學校,長期存在教育資源落差,COVID-19疫情期間更凸顯數位學習困境,可能導致學習成效減弱,為避免「線上中輟」產生,促請教育部改善。
監察院透過新聞稿表示,教育及文化委員會17日通過監委賴鼎銘、浦忠成、葉大華所提調查報告。調查發現,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教育部實施遠距教學,偏鄉學校部分學生家中無遠距教學設備或設備不足,無法正常上課。
根據教育部及監察院調查統計,六都中小學學生家中,沒有遠距設備的比率都低於20%,但雲林、嘉義、屏東和花東地區,缺乏設備的比率卻在20%以上。偏鄉地區學生家中沒有載具及網路的比率,明顯較高,沒有載具的情形又比沒網路的狀況嚴重。
監委指出,數位落差不僅是硬體設備,部分縣市疫情升級停課期間,國中小學學生到校上課占比仍高,原因多是家長無法照顧、家中沒有網路等原因,可能導致學習成效減弱,甚至衍生「線上中輟」情形。
因應疫情全球推動數位學習,監委表示,政府在資源配置上如何符合學生數位學習發展,並有效整合跨部會資源,以改善偏鄉數位學習成效低落等困境,有待教育部會同相關權責主管機關籌謀對策。
監委指出,線上學習逐漸增加,教師除急需增能資訊及教學能力,也將面臨學生自主學習意願低落、學習成效難以掌握、學業成績評量信效度等挑戰。
調查監委說,教育部應對於混成學習等新學習型態的推動、數位學習環境整備、數位學習選材、教材補強、教師數位教學增能、跨域增能及教學成效評估、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習評量方式與認定等,訂定具體規範及對策,以提升線上教學品質及學習成效。
另外,監委指出,南投縣偏遠地區學校,部分仍設備不足,或校舍及教學設備老舊,但受限於使用年限還無法整建,甚至有不符教育部所訂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設備基準等情形。主管機關只有在修正基準時進行部分瞭解,或在補助後抽訪,恐難以有效掌握各校設備情況、及時因應設備缺乏。
報告表示,非山非市學校也面臨設備缺口,主管機關宜全面盤點資源,以有效分配;而學校對於設備建置,允宜尊重兒少表意權,建立學生意見徵詢機制。(編輯:楊蘭軒)111022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