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立陶宛研議台灣代表處改名 知情人士:消息不實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25日專電)路透社引述兩名消息人士報導,為降低與中國的緊張態勢,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曾考慮請台灣方面調整駐立陶宛代表處的中文名稱。3名立國知情人士今天告訴中央社,報導不實。
駐立陶宛代表黃鈞耀回覆中央社詢問表示,未曾接獲立方變更代表處名稱相關詢問或要求。黃鈞耀強調,台灣代表處名稱為台、立雙方共識。
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去年11月18日在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揭牌成立。北京以代表處名稱使用「台灣」一詞、「損害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為由,持續對立陶宛外交及經貿強力施壓,甚至要求歐洲企業將立陶宛自供應鏈排除。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日前報導,美國曾向立陶宛提出「台灣代表處」更名的想法,原因是現有名稱讓中國有脅迫機會,恐損害立、台為發展關係所作努力。
美國國務院20日駁斥報導內容,並向中央社強調,美方尊重、也支持立陶宛與台灣強化雙邊關係及實質合作。立陶宛外交部21日的聲明也指出報導不實,強調從未接獲美方相關請求,代表處名稱為立陶宛與台灣的主權決定,相關報導疑似受刻意散播錯假訊息的有心人士影響,意在製造盟友關係緊張。
路透社今天報導,回應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 )的要求,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上週已向瑙塞達提出降低對中關係緊張的行動規劃,其中包括變更「台灣代表處」的中文名稱,使其能如實反映英文名稱Taiwanese的字面意涵「台灣人」,但這需經台灣方面同意。
對此,立陶宛總統辦公室婉拒評論,外交部則未回應。
3名立國知情人士告訴中央社,台灣代表處名稱已定,不會改變。
立陶宛外交部本月初回覆中央社詢問是否考慮變更代表處名稱時表示,立陶宛政府歡迎台灣設立「台灣代表處」,此一決定「堅定不移」;支持民主與人權等普世價值是現任執政聯盟所訂協議的一部分,也是政府施政規劃重要內涵。
瑙塞達的首席外交顧問斯卡伊斯潔利特(Asta Skaisgirytė)今天上午接受立陶宛當地廣播電台訪問時則說,降低對中關係緊張的其中一個選項確實可以是變更台灣代表處名稱,但立陶宛需審慎評估在如此短時間內改變決定的後果。
她說,在立陶宛已犯了一個「錯誤」後,不需再犯新的「錯誤」,官方目前不主張變更台灣代表處名稱。
瑙塞達本月初接受立陶宛當地廣播電台訪問時曾稱,台灣在維爾紐斯設立代表處不是錯誤,但以「台灣」名義開設代表處則是個「錯誤」。
儘管立陶宛國內部分人士強力主張將代表處名稱由「台灣」改為在各國普遍使用的「台北」,以有效改善立中關係,中共外宣喉舌「環球時報」(Global Times)22日刊登一篇學者評論文章指出,就算立陶宛變更台灣代表處名稱,立中關係「也不會回歸正常」,問題關鍵在立國政府是否能認清現實並大幅調整目前的對中政策。(編輯:陳政一)111012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