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受刑人新生 諾魯技術團長李宜龍:台灣專業取勝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台北12日電)在諾魯唯一監獄農畜場,受刑人在台灣技術團指導下餵豬、種菜。團長李宜龍說,相關技術有助受刑人儘早重返社會;台灣長期駐點提供專業援助,對區域發展的貢獻及重要性,不言自明。
諾魯位於南太平洋,國土面積約21平方公里(相當於1.4個綠島),人口約1萬1000人,1970至1980年代曾因磷礦致富,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曾高達全球排名第二,但礦產枯竭後,如今高度依賴外援。
台灣技術團自2006年以來,協助諾魯政府及民眾發展農牧業。監獄農畜場是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膳食多元化」推廣計畫一環,也是諾魯總統安格明(Lionel Rouwen Aingimea)的心願。
2019年8月就任總統前,安格明曾於2016至2019年擔任司法部助理部長。諾魯長期缺乏合理空間安置受刑人,在澳洲援助下,安格明任內興建諾魯迄今唯一監獄,總計40餘名受刑人去年初完成移監。
2019年底,安格明訪視新建監獄。他向隨行的駐諾魯大使王海龍表示,希望台灣技術團協助開發農畜場,以利受刑人習得一技之長,並提升諾魯糧食安全。
台灣技術團隨即展開打造農畜場、為受刑人設計課程等工作。不過,各項挑戰接踵而至,包括位於磷礦場舊址的監獄土壤品質不佳、無法涵養水源;建材、糧食等各項物資高度仰賴進口,但去年起襲捲全球的武漢肺炎(COVID-19)打亂國際交通。
李宜龍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說,技術團只能見招拆招、就地取材、發揮創意。在眾人努力下,農畜場去年7月起分階段完工,11月落成。落實循環經濟、零廢理念的農畜場目前飼養10頭肉豬、200隻混種「台諾雞」,菜圃則栽種台農57號地瓜、番茄、白菜等,是監獄伙食原料。技術團還指導受刑人製作「白菜煎」、QQ地瓜球等趣味料理。
李宜龍說,共計13名輕罪受刑人接受台灣技術團訓練,課程包括雞豬生理知識、寄生蟲防治、飼養技術等,團員每天手把手指導受刑人進行餵食、收成、清潔等農場工作。產品開始銷售後,技術團也協助獄方達成收支平衡,並將盈餘存入監獄公基金,以利永續經營。
除了每天生產的110至120顆新鮮雞蛋,李宜龍說,監獄所產肉豬也供不應求,因為諾魯人喜歡「慶祝」,而「沒有烤豬的派對,就不是派對」。
「受刑人認真學習,讓我很感動」李宜龍說,技術團員起初不太敢與受刑人交談,後來逐漸能夾雜英語、諾魯語及肢體語言聊天,才發現多數受刑人十分珍惜難得的學習機會,期待出獄後儘快立足、開展新生活。他說,技術團在諾魯各地推廣農業技術和知識,但論學習態度,「受刑人完全不輸一般民眾」。
畢業於台灣大學園藝系的李宜龍專長蔬菜栽培,在諾魯已兩年半。他曾在瓜地馬拉服外交替代役,後來加入國合會,陸續在駐吉里巴斯、多明尼加的台灣技術團服務。
談到從事援外工作的動機,李宜龍說,農業在台灣相對不是顯學,發揮空間有限,但在其他國家可以幫助很多人。此外,趁自己還年輕,有必要多看看台灣以外的世界。
他提到,在諾魯,台灣技術團是唯一長期駐點的國際援助合作單位,因此當地政府或民眾若在農業、醫療等領域有發展需求,或需要即時協助,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台灣技術團,「團員幾乎24小時待命」。此外,遇串連多方的區域國際合作計畫,諾魯政府往往也推薦台灣技術團參與。
能憑專業助人,並見證自己的國家因專業助人受各國肯定,李宜龍認為,這是參與援外工作一大回饋。(編輯:謝佳珍)110021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