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誰當美國總統 美中結構性衝突不變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劉冠廷台北7日電)美國大選後的美中台關係備受矚目,中央研究院院士吳玉山今天指出,美中基於結構性因素的競爭與衝突是必然,與領導人是誰無直接因果關係,台灣最大挑戰是如何隨美國「老大哥」作調整。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認為,未來3年內兩岸不可能建立新共識,更不可能有「蔡習會」;兩岸唯一要做的是如何用新思維、新作為,來避免誤判、防範意外、危機管控,避免兩岸人民之間的敵意螺旋加深,促使和平發展格局由量變變成質變。
長風基金會與台北論壇基金會今天舉行演講會,邀請吳玉山及前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蘇起分析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對東亞局勢及兩岸關係的影響。
針對美中對抗能否緩解與台灣所扮演角色,吳玉山指出,中國對美國構成意識形態、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挑戰,更甚於舊冷戰時期蘇聯與美國的對抗格局。
他指出,在美中新冷戰體系下,美中基於結構性因素的競爭與衝突是必然,與美中領導人是否分別為川普或習近平沒有直接因果關係,兩國領導人能影響的僅是衝突程度與形式;而夾在美中兩強之間,越來越多國家將成為「中小國家」,且可選擇扮演3種角色:夥伴、樞紐或避險者。
吳玉山說,民進黨選擇成為美國「夥伴」、「小老弟」,但「夥伴」角色的保障性雖然最高、但「看重度」最低,關係可謂低風險、低利得;此外,夥伴已無避險可能,在美國總統川普任期內,美中關係急遽惡化,台灣也遭受極大壓力。
吳玉山認為,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當選,美國對中政策勢必調整,座標大概會介於歐巴馬與川普時代之間;儘管美中兩強的競爭或衝突基本格局不變,台灣仍必須隨美國「老大哥」調整,而這正是台灣政府當前最大挑戰。
不過,他也提到,川普是「經濟鷹派」、不是「戰略鷹派」,因此相對不注重與歐盟國家等傳統戰略盟友的關係。若拜登勝選,研判美國將更重視戰略安全、壓制經濟鷹派,並在氣候變遷、對抗疫情等領域與中國有限合作之際,加強傳統多邊戰略聯盟、重返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多邊機制,台美雙邊貿易協定(BTA)或許在重商主義以外考量下,也更有機會簽署。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下午在馬習會5週年研討會上也指出,近期大陸罵台灣最多的包括「以疫謀獨」、「以武謀獨」、「依美謀獨」等,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若當選,美中關係不會有大幅度的改變,但「以武謀獨」、「依美謀獨」等話語,大陸方面應該會少說許多。
至於美國大選後的兩岸關係,張五岳認為存在4大因素制約,包括美中大國的對抗博弈持續、香港議題對台灣的持續發酵、兩岸官方欠缺政治互信與良好溝通管道、以及兩岸領導人的人格特質與底線思維等。(編輯:林克倫)109110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