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武漢肺炎座談 學者:防疫紓困都贏才完勝
(中央社記者郭建伸台北18日電)立法院厚生會今天舉行「新冠肺炎COVID-19政策對談」,邀集各界發表看法。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比喻,台灣在上半場的「防疫」相當成功,但下半場還有「紓困、振興」,要兩場都贏才能完勝武漢肺炎(COVID-19)。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李秉穎說,防疫最重要的是戴口罩、避免手部接觸眼鼻口,反而維持社交距離沒什麼用,不僅民眾不易維持,也影響經濟;而防疫策略應該要有一致性,比如中華職棒球場開放2000人入場,但球員之間並沒有維持社交距離。
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表示,人類面對病毒,知道的比不知道的還少,全世界都在找病毒的知識跟秩序,做任何決定都要小心為上;各界評估疫情的持續期間,樂觀為半年到1年,最長是2到4年,代表病毒的各種樣態可能與人類常相左右。
詹長權說,各國為了防疫的邊境管制、鎖國作法,都面臨到內部經濟壓力得去改變,未來台灣面臨最大的抉擇就是何時「開封」。
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說,這次防疫多是醫師通報或旅客主動通報,比較屬於被動偵測;未來開放邊境後外國人入境,主動偵測變得相當重要,衛福部應該要擬定症候群偵測的標準。
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疫情衝擊經濟,第一波是零組件的斷鏈,再來是資金斷鏈,至於第二波則影響內需型服務業;兩年來陸續有中美貿易戰、一例一休、陸客縮減、肺炎疫情,直言服務業已經慘淡經營兩年,並不只受最近疫情影響。
王健全說,紓困像是「輸血」,但仍沒有造成商家的現金流,畢竟商家仍有租金、稅金、薪水等營運成本;台灣的進出口貿易占GDP很高比例,「世界不好,台灣很難獨善其身」、「全世界沒穩下來,台灣不容易穩下來」,未來決定經濟成長率的關鍵在於政府的投資、消費及紓困金額,提醒政府一定要繃緊一點。
王健全也比喻,就像籃球賽一樣,台灣在上半場的「防疫」相當成功,但下半場還有「紓困、振興」,要兩場都贏才能完勝武漢肺炎。(編輯:張均懋)109051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