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防疫援外 專家:不以外交戰為目的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台北1日電)武漢肺炎蔓延全球,台灣今天宣布對外援贈1000萬片口罩。對於台灣與中國是否進行防疫外交戰,熟悉對外事務人士說,利用疫情從事政治角力與競逐、著眼對價關係,並非台灣策略。
全球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持續擴大,至今已有超過87萬個確診病例、超過4萬人死亡。台灣今天宣布援贈疫情嚴重的美國、11個歐洲國家,以及友邦共1000萬個口罩。
經濟部表示,台灣的口罩日產能已突破1300萬片;明天開始的4天連假結束後,更要挑戰日產1500萬片目標。外交部強調,台灣的口罩援贈為國際人道援助行動;面對各國相互影響的全球疫情,台灣行有餘力,在不影響國內防疫準備的情況下,對國際伸出援手。
宣稱國內疫情趨緩的中國則自上個月以來積極展開防疫「大外宣」,高調捐贈或出售相關醫療物資給需求國家,卻屢傳品質不佳。法國駐台代表公孫孟(Jean-Francois Casabonne-Masonnave)今天下午與媒體茶敘時也證實,不同於疫情在武漢爆發時歐洲低調援助中國,中國近期運送抗疫物資至歐洲時,往往有大批媒體和攝影鏡頭伴隨。
對於台灣和中國是否已展開防疫外交戰,長年經營外交議題的立法委員王定宇受訪時表示,防疫戰爭的對象是病毒、不是人,台灣了解無法獨善其身,有能力就應幫助他國;將人道援助轉化為政治角力與競價,藉機操作與不同國家的關係,「中國或許會這樣做,但台灣不會」。
立委鄭運鵬則在臉書貼文表示,以一片口罩新台幣5元計算,台灣此次援外成本粗估為5000萬元,但由於口罩有救命效果,整體效益必定遠超過投資500億元從事金錢外交,且至少會產生幾個效應,包括一舉讓數以億計的外國人知道台灣、以非常正面的觀點認識台灣、為台灣在各國際組織發聲的友邦說話將更大聲。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所長翁明賢受訪時指出,藉由防疫援外,台灣不僅善盡國際社會責任,也向北京釋放善意。
翁明賢說,北京堅稱台灣「以疫謀獨」,但台灣的援外對象並未排除中國大陸;台灣今天宣告援外1000萬片口罩,對內不僅有藉口罩產能穩定民心的效果,對北京,則為台灣的520總統就職,以及預定5月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累積善意、緩和兩岸緊張局勢、增加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談判籌碼。
翁明賢說,中國試圖藉防疫相關軟性外交作為塑造負責任大國形象,並在與美國近日就病毒來源、隱瞞疫情等議題所起爭論中重振聲譽;以防疫外交戰的角度而言,中國所掌握資源明顯超過台灣,因此台灣的援外行動不會以此作為出發點。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資源與產業研究所長蘇紫雲指出,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台灣的援外預算在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占比其實長年偏低。他認為,台灣並非刻意進行防疫外交戰,而是在適當時機回饋國際社會。此外,由於台灣的經濟結構高度依賴國際貿易,協助他國抗疫、促成全球經濟復甦,對台灣有實質助益。(編輯:蘇龍麒)109040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