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藍營分裂 鄭文燦政績贏得市民認同

2018/11/24 21:42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邱俊欽桃園24日電)桃園市長鄭文燦順利連任成功,綜觀勝選原因,除了藍營提名人選分裂外,鄭文燦以他4年來努力經營的政績,讓市民有感桃園的變化,另外淡化政黨色彩,也讓鄭文燦在大環境不利下過關。

桃園市在近幾年重要的單一選舉中有幾項非常重要的變化,2009年桃園縣長選舉,國民黨吳志揚以4萬9000多票險勝鄭文燦。2014年,首屆桃園升格桃園市長選舉,鄭文燦險勝吳志揚2萬9281票。2016年總統大選時,總統蔡英文在桃園大贏對手朱立倫將近18萬多票,同時綠營在桃園立委席次上一舉攻下4席,讓桃園在藍綠的席次呈現2比4,大舉粉碎「藍營票倉」的版圖。

桃園在未升格為桃園市前,被視為藍營堅不可破的「深藍鐵板」,在歷屆百里侯的選戰中,也只有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在戒嚴黨外時期,以脫離國民黨身分參選當選桃園縣長外,另外則是前副總統呂秀蓮因為前桃園縣長劉邦友命案後民情激憤,當選過桃園縣長,再來就是鄭文燦。

這次桃園市長選舉之初,國民黨就面臨藍營分裂的窘境,國民黨候選人陳學聖與後來宣布退黨參選的楊麗環同時投入選戰,也形成「團結的民進黨對抗分裂國民黨」的態勢,這對於握有現任市長資源的鄭文燦而言,從選戰開跑以來,桃園就被視為「沒有太大驚奇的選戰」,直到「韓流效應」的擴散,加上深澳電廠、觀新藻礁等議題等發酵,才讓鄭文燦不敢大意。

但鄭文燦畢竟擁有執政的資源,再加上這4年來,許多表現讓民眾感受到桃園的改變,包括機捷開通、台鐵桃園段地下化成形,以及台灣燈會等大型活動,都讓民眾看到桃園的亮點。

以施政心態來看,鄭文燦在2014年險勝對手後,使得鄭文燦以戰戰兢兢的心態,希望在桃園的13個行政區中內創造有感施政;雖然有人認為鄭文燦當選市長後,把4年當成選戰的規格來打,但在某一種程度而言,也證明鄭文燦不敢鬆懈的危機感,畢竟險勝的危機感,讓他體驗到更需要揚棄藍綠界線、如履薄冰的努力。

鄭文燦多次談到,在他的施政的理念上,講究建設不分藍綠、福利不分顏色,在目前桃園市議會藍大於綠的生態中,講究政通人和;他的政黨色彩遠低於其他縣市首長,在許多中央政治議題與紛爭中,不輕易表態,簡化藍綠的對抗。

若以選舉戰術而言,從上次的九合一選舉中發現,「網路時代的選戰」已逐漸成形,新世代藉由社群網站、臉書、IG、Youtube交流訊息,絕非只是單純傳統基層耕耘、布樁所能觸及,鄭文燦除了握有傳統執政資源的造勢外,也加強新世代的互動,以他曾經擔任新聞局長的經驗來看,經過一連串的施政與包裝,的確也讓這次選舉中的「陸空軍」選票都能兼備,贏得最後勝利。

桃園因為地理條件佳,擁有工商產業創稅能力極佳,在雙北居住大不易的狀態下,不少人選擇桃園,使得桃園人口激增,也使得鄭文燦在力抗藍營對執政黨整體批判執政效率不佳、景氣敗壞下,撐起一片保護傘,也使得「又老又窮」的效應打不進桃園選民心中。

鄭文燦執政4年來,在多項縣市首長民意調查當中,都有非常亮眼的成績,被視為民進黨明日之星,藉由兩次當選直轄市長,鄭文燦未來在民進黨中更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編輯:吳佳穎/唐聲揚)107112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