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試所聲學監測福山植物園 可辨四季、颱風變化
2025/2/13 13:24(2/13 13:56 更新)
![林試所表示,著手在福山植物園導入聲學監測2年,資料處理後繪製出2個年度聲景動態圖。(林試所提供)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傳真 114年2月13日](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800/20250213/2806x768_wmkn_0_C20250213003005.jpg)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3日電)林試所表示,資料處理技術日新月異,國際10年來展開聲學監測生態變化、災後復育等,福山植物園執行2年,可辨四季變化、颱風來溪流聲突出,蓮華池研究中心多年錄音也可分析。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今天發布新聞訊息指出,已導入聲學監測觀察福山植物園的聲景動態,將用以長期監測環境的生物物候動態,並區分成水生池、原始森林兩種聲景,進行分析與呈現。
林試所助理研究員蕭明堂說,福山植物園水生植物池的聲景顯現四季分明,3月至5月清晨由鳥鳴主導森林聲景,反映著繁殖季節到來,直至5月底。緊接而來的是喧鬧的蟬鳴,有10多種陸續出現,延續到9月底。夜晚主要是腹斑蛙和直翅目鳴蟲的合唱。秋冬生物活動減少、顯得寧靜,但不時穿插東北季風帶來的風雨聲。
福山植物園的原始森林聲景,蕭明堂表示,夜晚主要由直翅目昆鳴蟲主導,並穿插艾氏樹蛙輕巧的「低-低-低-」聲。夏、秋季颱風帶來的大雨,常使得森林裡的山溝出現間歇性溪水,期間引起的水聲,也反映在資料處理後的聲景動態圖上。
蕭明堂提到,福山植物園的聲學監測執行2年,資料處理後繪製出這2個年度水生植物池、原始森林的聲景動態圖,森林部分可見分別有1條、3條深藍色線,紅色則是蟬鳴,對比可見2024年比2023年稍晚出現等。
蕭明堂強調,聲學監測需要長時間執行,隨著相關工具技術、AI科技發展,這10年國際間明顯積極投入,林試所在福山植物園執行2年,並持續進行;先前也有研究人員在蓮華池研究中心錄音多年,可進行資料處理,將有助於建立長期且系統化的聲景基礎數據,用於評估生態系統的變化、脆弱性等,提出管理對策。(編輯:張雅淨)11402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