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專注於開會 才能避免更多無效會議【書摘】

2025/1/20 19:44(1/20 20:2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圖庫)
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圖庫)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網站)每天都有開不完的會,開會時人手一機,不是盯著筆電,就是滑著手機;看似正在閱讀無紙化的會議資料、即時查詢或接收相關資訊,更多的時候是在分心。行為心理專家、暢銷書《鉤癮效應》作者尼爾.艾歐(Nir Eyal)認為分心其實是一種逃避,因為覺得眼前的任務棘手、無趣,所以設法逃離眼前的事。切斷外在誘因(例如關閉手機通知)只能治標,人們很快會開始尋找其他的分心替代選項;唯有從內在誘因著手,才是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

曾任教於史丹佛商學研究所、哈索普拉特納設計學院,教授行為設計的艾歐與合夥人李茱莉(Julie Li) 在新書《專注力協定》分享他們的研究心得,如何在吵嘈的生活中,用10%時間的專注,換取90%時間的悠哉。中央社取得授權,與你分享提高會議效益的秘訣。

帶著手機開會不能提高產值 只是心理逃避

現在的會議裡充斥著心不在焉的人,他們彼此之間互相傳著訊息,告訴對方自己有多無聊。一部分的問題是在於,大家太常用開會的方式來逃避自己付出努力、獨立解決問題的這件事情。對某些人來說,跟同事商量,比自己一個人作業,感受上要好得多,當然,合作有它的重要性,但是會議不應該是讓人從認真工作和努力思考中分心的一種方式,那麼,我們要怎麼讓會議的召開變得比較有價值?

大部分的會議中,首要目標應該是要針對一項決定取得共識,而不是為了讓大家點頭附和會議召集人的意見、打造一個回聲室。要遏止會議的過剩,最簡單方法是要求召開會議的人事先提供兩樣東西。首先,組織這場會議的人必須針對要討論的問題,提前發送議程,沒有議程,就不開會;再者,他們必須盡自己的全力,先提出一個解決方案,用簡報或是摘要的方式做出來,一到兩頁即可,這份摘要裡面要包含所提出問題、他們的想法及建議。

這兩個步驟會要求這個人在開會之前多做一些功課,而這就是重點所在。要求他提供議程和摘要不只能夠節省每個人的時間、讓大家更快找到答案,也可以藉由增加會前所需要做的功課,來減少不必要的會議。

但是大家彼此分享知識,進行腦力激盪和集思廣益,這些活動該怎麼辦呢?這些好的事情都要在超過兩個人以上的會議中進行。除非是緊急會議,或是以公開論壇的形式,目的是傾聽員工訴說各自的憂慮,若是要針對商業上的挑戰分享各自獨到的見解,可以透過電子郵件進行,寄給該負責的利害關係人。腦力激盪也可以在會前進行,並且最好是每個人各自思考,或者是在非常小的組別中進行。當我在史丹佛設計學院任教的時候,我經常會看到各個小組在開會前,每個人先獨自進行腦力激盪,再聚在一起討論;如此一來不只會產生更好的點子,也更有機會提出更多元的解決方案,因為他們就比較不容易被說話大聲、強勢的組員給壓過去。

接下來,如果真的要召開會議,我們一樣要遵循上一章在討論聊天群組時提過的,同步溝通管道的使用規則,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同樣的規則都一體適用:精心挑選與會人士並且確保自己可以在進入會議後迅速地脫身。

一旦我們身在會議當中。一個新問題就會浮現:大家並不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在會議現場,而是各自看著自己的裝置、在會議中查看電子郵件,或是在手機上東看看西看看。儘管研究指出,如果不夠專心的話,大腦在資訊的吸收上,就會表現得很糟糕,但是看著別人在會議中使用自己的裝置,會讓人疑神疑鬼,並產生某種軍備競賽的狀況—有一種別人都在工作,提供產值的感覺,這會提高我們的壓力等級。一直掛念著自己滿滿的收件匣,這會讓會議的效率惡化,同時我們的低參與度只會讓會議的產值降低,變得更沒意義、更無聊。

要在會議中保持心無旁騖,我們必須要讓大家遠離各種行動裝置。我主持過無數個工作坊,並觀察到兩種會議,其中有著天壤之別。一種是允許大家在會議中使用各種科技產品,另外則是大家完全不用任何裝置;沒人使用電子產品的會議中,大家對於討論的參與度較高,所獲得的結果也比較好。為了確保會議時間不被浪費,我們需要採用新的習慣和規則。「如果我們要把時間花在會議上,那麼就要確定我們是真的在場,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是。」

首先,每場會議應該設一個充電站,但是得確保要在一個沒有人能夠取得這些裝置的地方。當與會者在會前逐漸聚集時,應該要鼓勵大家把手機調成靜音,並且把手機拿到充電站充電,如此一來,就可以專心地開會,不會分心。雖然依照商業類型的不同,這個習慣可能會有些特定的例外,但是與會者在會議中真正需要的只有紙張、筆,或許還需要幾張便利貼。

如果需要投影片的話,那麼就指定一個組員,用他的電腦來投影,或是在會議室裡固定放置一台筆電。看到其他企圖在會議中使用手機或是筆電的人,你和同事們應該要向他投以不贊同的目光,而不是讓他觸發大家想各自使用這些裝置的欲望。

儘管不使用科技產品的會議有潛力提高參與度,但是可能會有人對這個做法心煩不已,並抗議說自己需要裝置來做筆記或是開一些檔案,但是如果我們真的對自己誠實,就會知道這些藉口都不成立。我們在會議中需要裝置的「真正」理由是什麼?我們的科技讓我們得以人在心不在,真相讓人不舒服,但事實是,我們想要在會議中帶著手機、平板和筆電的原因不是為了提高產值,而是為了心理上的逃避。有些會議可能會緊繃到令人難以承受,或是氣氛尷尬、無聊透頂—這些裝置提供了一個方法,讓我們處理這些令人不適的內在誘因。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透過增加開會前所需付出的努力,來減少會議的數量,使用同步溝通管道時,遵守這些良好的規則,並且確保大家都是全心全意地在開會,而不是自顧自地用著自己的裝置,這幾點會讓會議大幅好轉,不再那麼糟糕。

儘管現代的工作環境充滿了潛在的分心源,但是否要持續嘗試新方法來管理這些,則是取決於我們自己的選擇了。挑選幾個你們在這個部分裡頭學到的方法來試試看,並且問問看幾位同事要不要一起來參與。把外在誘因駭回去,無論這個誘因是在辦公室裡,還是我們的裝置上,這都是治療分心的有效療法,會讓我們得以把工作做得更好,也能擁有更好的生活。(書摘由時報出版授權;編輯:林品妤)1140120

專注力協定:史丹佛教授教你消除逃避心理,自然而然變專注
專注力協定:史丹佛教授教你消除逃避心理,自然而然變專注
  • 作者|Nir Eyal, Julie Li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20/03/1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