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飯後腹脹竟是致命警訊 門諾醫師2度開刀救人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7日電)花蓮75歲吳姓男子苦於飯後腹脹難耐,照胃鏡沒找到病因,卻意外發現主動脈弓潰瘍、冠狀動脈狹窄;住院期間突發心肌梗塞,門諾醫院醫師1週內2度開刀搶回一命。
菸齡超過30年的吳姓男子說,身體沒大病,心跳、血壓數值都比同齡人漂亮,運動、旅遊、爬山也未曾感到不適;但近半年來總在吃飽後腹脹疼痛,反覆吃藥,症狀時好時壞,到醫院檢查只有輕微胃發炎,連潰瘍都沒有,沒想到是主動脈及冠狀動脈出問題。
門諾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黃振銘表示,民眾常無法釐清上腹痛與胸痛差異,不同症狀足以影響醫師判斷,關乎生死。吳男先到腸胃科就診,醫師擔心有其他潛在病因,幫他安排全身電腦斷層,意外發現主動脈弓上有穿透性主動脈潰瘍,可能導致續發性主動脈剝離、血腫,甚至主動脈破裂而出血死亡。
一旦主動脈潰瘍出現胸痛、背痛、腹痛等症狀時,就代表主動脈潰瘍處承受不住血流的衝擊,可能即將出現主動脈剝離、血腫或破裂出血,要立刻控制血壓,儘快安排手術。
黃振銘主刀以「微創挖洞式人工血管主動脈支架合併分支支架置放」,順利蓋掉主動脈弓上的潰瘍,也保留了左鎖骨下動脈的血流,手術成功。
但患者2天後於清晨突發急性心肌梗塞,檢查發現他心臟3條冠狀動脈都嚴重狹窄,左前降枝甚至完全阻塞。心臟內科醫師用特殊導絲鑽通左前降枝,進行氣球擴張,暫時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緩解心肌缺氧。但評估3條冠狀動脈都有廣泛狹窄,得接受繞道手術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黃振銘表示,患者進手術室時左心室收縮力只剩20%(常人是50%、60%以上)且主動脈瓣膜逆流達到重度。心臟收縮力低下的病人繞道優先選擇心臟不停跳手術,避免心臟缺氧損傷;但重度主動脈瓣膜逆流的手術必須要讓心臟停止跳動,切開主動脈給予心肌保護液後,才有辦法更換瓣膜。
兩術式互不兼容,但又勢在必行。黃振銘說,決定先以心臟不停方式執行繞道,爭取減少心臟缺氧的時間,因患者心臟的血管循環都很差,挪動位置多一點,冠狀動脈受擠壓血流不通,心臟就不跳了。只好請助手扶著心臟進行血管縫合,在心臟不斷晃動下縫合,手術難度超高。
原本以為危機總算都過了,但其實挑戰還沒結束。在即將關胸之際,原本穩定的心跳從60下轉眼掉到20至30下,心臟輸出變差,主動脈氣球幫浦也近乎停擺。黃振銘立刻再打開胸骨,縫上暫時性節律器,心跳、血壓才又慢慢恢復穩定。
門諾醫院表示,吳先生術後病況好轉,後續順利拔管和移除主動脈氣球幫浦體外維生系統,總算在術後第12天平安出院。
黃振銘提醒,上腹痛、胸痛、腹脹或胸悶,很難區分病因,尤其是心臟和主動脈的問題,死亡風險特別高。如果病人有心血管相關的危險因素,例如年紀大、男性、有家族病史、抽菸、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個性急躁(俗稱A型人格)、肥胖等,並且找不到明確位置的胸痛、背痛或從前胸痛到後背、呼吸喘、冒冷汗、運動時感覺越來越不舒服等症狀,一定要盡快就醫,檢查是否有冠狀動脈疾病、瓣膜問題、心衰竭或主動脈剝離等急症,才能把握黃金時間,搶救生命。(編輯:郭諭儒)114010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